年关将近,家里一催再催,白文氏直问这小一年的功夫,到底在外面干嘛呢也不念着家里。
白玉芬也不知道白景善在干什么,她只记得三哥找她借了银子。但是她后来去了一次京城,回来家中事务繁忙便也再没关注过。
她万万想不到,自己这个三哥竟然不声不响的研究出了泷胶方子,还借此创建了硕大的家业。
对于白文氏的来信,白玉芬也回答不上来。
腊月里,白文氏的书信又到了,说自己要生了,叫白景善抓紧回家来看妹妹。
实在没办法了,白景善只能准备动身了,临走前他花了大价钱,把裕恒当铺的吴掌柜的挖了过来,白玉芬这才知道山记泷胶庄是三哥开的……
吴掌柜为人精明能干,经营当铺多年,眼力绝对够用,再加上懂行的吕掌柜,俩人通力合作,守住山记泷胶庄没什么大问题。
腊月十一这天,白景善准备买点年货,一起带着回京,便自己赶着马车上了街。
济南城里已经有了过年的气息,到处都是一片红色,老百姓对于年的感觉自古相通,再苦也不能苦了年。
这种热闹的气氛感染了白景善,今年是他离开大宅门时间最长的一次,还别说真有点想家的感觉。
一路买买买,直到把马车都快堆得装不下了,这才准备收手不买,驾车回家。
走到菜市口,白景善寻思着买点菜,按照记忆里的手艺,犒劳犒劳自己的胃肠,也找寻一下记忆里的那份惬意。
马车停下,白景善就看到前面一群人围在一处,彼此之间还不断的交流,也不知道在看些什么。
白景善拴马停当,也凑过去看热闹。
透过人头的缝隙往里一看,也没什么稀奇的。
里面一张草席,跪着一个年轻的姑娘,旁边儿一个衣着破烂的男人正在向围观群众介绍价格。
很明显,这又是一个这个时代常见的人口买卖现场。
白景善本来不打算再看,但要走时忽然听见人群里有一個男子惊声叫道:“这不是杨亦增嘛,怎么跑这儿卖妹妹来了?”
白景善忽然停住,怎么觉得杨亦增这个名字如此熟悉,好像在哪儿听过一样。
好奇心驱使着他停住了脚步,继续观望。
里边儿那男子捂住了头和脸,闷声闷气的道:“甭乱喊,瞎叫什么呢,我不是杨亦增,我不认识你,你快走!”
叫喊的男人哈哈大笑道:“小子,别装了,我一眼就看见你那死鱼眼了,还说不是,除了你杨家村还能有谁干的出卖妹妹这种损事儿。”
杨亦增捂着脸:“你好心,你好心你给我钱啊,站着说话不腰疼,跟我这说什么风凉话呢,滚滚滚!”
那男子也回骂了几句,临走还放了狠话:“你给爷等着,爷这就回村儿,把你这点儿丑事儿全他妈给你抖搂出来,我看你还怎么回来,脊梁骨都给你戳烂!”
杨亦增吐了口吐沫,狠狠地望着那男人的身影,嘴里骂骂咧咧的。
地上跪着的姑娘听了大哥被骂,抬起头来看了看,见到是一个村的邻居,不好意思的又把头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