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是艰辛无比,偏偏他都努力走下来了。
如今的乔致庸,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了,两位夫人幸福无比的守着他这个丈夫,这么多年来的夫妻都没红过脸,恩爱异常。
就在乔致庸回师京城的时候,雪瑛又有身孕在身了,临走时的目光想起来就让人心碎不已。
然而,这艰难的路还是走完了,眼看着就要到终点,乔致庸不由得心潮澎湃起来。
迅速的写了一封信交还小太监,乔致庸等着懿贵妃的诚意。
……
皇宫中,灯下的懿贵妃拿着皇帝的玉玺,艰难的在冒充咸丰之名拟定的一份诏书上盖上了咸丰的印记。
如今的军机处大臣,还对皇帝病倒的事情一无所知,懿贵妃隔绝中外的本事确实了得。
这份名为《晓谕京师旗人奋起卫护京师》的诏书,就是按照乔致庸的意思拟定的,懿贵妃思虑良久,几番挣扎,看着床上昏迷不醒的丈夫,又看了看襁褓中酣睡的儿子,还是照做了……
接下来的几天,京城中的旗人都被动员到了前线,能打仗的去僧王麾下打仗,不能打仗的和汉人民夫一起,为大军运输粮草。
洋人的使节已经找到乔致庸进行交涉了,他们要求乔致庸即刻退出京畿战场,不要参与这场惩罚咸丰的战争。
乔致庸可不惯着这群洋人,海战确实打不过,眼下他和僧格林沁的战术是一样的。
扬长避短,在陆上解决洋人,这一点他比僧格林沁更有信心。
僧某人是被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的骑兵骑战无敌,妄想冲破洋人的枪阵,乔致庸可不是这么想的。
近代战争,骑兵的作用已经极为微弱,他这次带来的两万人,那可都是武装到牙齿、熟知西方人战术的新式军队。
至于怎么培养出来的,那当然是托洋奸米国教官的福气训练的了。
被拒绝的洋人恼羞成怒,顾不上过去良好的贸易关系,悍然发动了对八里桥清军的冲击。
僧格林沁带着骑兵队义无反顾、英勇而又悲壮的冲了上去,很快就在洋人的枪炮下溃不成军,僧格林沁全军覆没,仅以身免,无数支援前线的旗人死伤殆尽。
负责京师最后一道防务的乔致庸这时接替了守国门的重任,率领麾下晋军和洋人实打实的碰了一阵。
对乔致庸军队战斗力的评估,早就摆在了洋人的桌案之上,甚至是乔致庸和米国人的来往,他们也早已掌握,因此对这一战拿出了对僧格林沁百倍的认真。
两军交锋,打的就是士气。乔致庸的军队早已经被灌输了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守土卫国早已成了军中人人传颂的最高信条。
这一战,不仅是为朝廷而战,也不仅仅是为了大帅乔致庸而战,更是为了这个民族和国家而战!
三日之间,京城之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