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职领命。”
刘季的所作所为,一来是他自己的决定,但要达成什么目的却是阿言通过星宿阁授意的。既然这事儿已经交给阿言,那乔松只用等一个结果,其他的也用不着操心了……
……
春夏更替,四季轮回,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对于农户们来说,如果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在交完了朝廷规定的税收后,家里还能有些剩余的粮食,那就是梦中才能见到的美好景象了。
而对于整个庞大的帝国而言,国运的昌盛是由这些无数个小家庭共同构建而成的。只有当每个家庭都安居乐业、稳定安宁时,这个广袤的国家才能迎来和平繁荣的日子。
二者相依相存,密不可分。
时光流转,眨眼间便已经是始皇六年的深秋时节,虢县下辖的山阳亭内,这里正是乔松数年前曾经来过的地方。
如今已经过去了五年,亭里正热闹地举行着秋收祭祀活动,庆祝今年的丰收。在祭祀过谷神之后,乡老亲自作主,将祭祀用的祭品分发给亭中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们。
亭长从祭台上走下来,目光恰好落在了不远处打谷场边缘的三个人身上。只见他们身穿灰色布衣,腰间悬挂着长剑,显然并非亭中的乡亲邻里。
但亭长凿只是稍微的愣了一下,随即便开心的快步走了过去,边走边笑道:“松先生!”
乔松三人微笑着迎了上去,拱手一礼:“见过亭长!”
“唉~~~”亭长凿连忙拄着拐杖闪身避了开来:“可不敢可不敢。”
寒暄了两句,亭长凿吩咐身边的求盗罾去将祭祀的杏花酿取来,再取一些祭祀的肉食过来。
乔松没有拒绝,而是笑着将酒肉分给了身边的两人:“还是亭长懂我,山阳亭的杏花酿在下可是想了一年了。”
“小老儿琢磨着这些天,松先生就该来了,早早让人准备了些杏花酿,存了大半年正是滋味足的时候。”亭长凿笑呵呵的解释道。
这五年间,每年这位松先生都会路过虢县一趟。
亭长凿看着乔松,眼中满是感激和尊敬。
而亭长之所以如此热情,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原来,之前松先生曾对他们亭里的青铜冶炼技术提出过一些建议和指导,使得他们决定放弃原有的器具铸造业务,转而专注于铸造各种紫铜香炉。
用后世的话来说,山阳亭的产业转型非常快,然后一步先便步步先,再加上山阳亭的人愿意下功夫,如今山阳紫铜香炉已经成为了一个特色产业,销路非常好,连带着大家的生活水准也得到了显着提升。
众人在这打谷场上随意坐下,愉快地交谈起来。
闲聊了一会儿,乔松突然注意到打谷场边缘处有几个孩子正好奇地张望着这边,其中为首的那个孩子尤为大胆,在察觉到乔松的目光后,甚至露出了一副跃跃欲试的神情。
乔松见状,不禁微微一笑,随即向那几个孩子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过来。然而,孩子们似乎有些犹豫,只有为首的那个小家伙毫不胆怯,快步跑了过来,并像个小大人似的向乔松行了一礼,礼貌地问候道:“客人。”
乔松见此情形,不禁心生喜爱之情,转头询问亭长道:“亭长,这是谁家的孩子?”
“嗨,是东头辊家的二子。咱们山阳亭也有一士子,这不是这些时日秋收,从太学回来帮忙了嘛,所以就顺手教了教亭里的孩子,这小娃娃最有灵性。”说到这里,亭长的脸上也挂满了骄傲的笑容。
乔松好奇的询问了起来。
这山阳亭竟然有一个考入太学的士子,这可真是山窝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啊,太不容易了。
细查一番才知道,此人原本是楚国人,本来就有一定的底子。楚国灭亡之后,迁徙到这里的。只是,因有一定的功底,所以被调到了虢县县衙中担任书吏。一边钻研学问,一边工作。
去年,凭着自己的本事考入了太学法家学院。回乡之后,方才教了教亭中的孩子。
乔松询问了这孩子几个问题,发现对方回答的条理清晰,于是便笑眯眯的从袖中掏出了一包饴糖送给了这小子,叮嘱道:“去和伙伴一起分食吧。”
“谢过客人。”小家伙再次躬身一礼,方才接过饴糖欢喜的去找自己的同伴了。
亭长凿笑抚着胡须,赞叹道:“如今咱们山阳亭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
乔松乃是太子,每年秋收祭祀之后,都要前往雍城代替始皇主持祭祖。因此,每次路过虢县的时候,都会停下脚步,来看看这里的变化。
五年前的山阳亭只有三十三户百来号人,但五年后的今天,整个山阳亭已经有百来户,接近五百人了。原本山阳亭参加外徭的人,已经全部回来了。亭中青壮年一多,成亲的也就多了。然后,出生的新生儿自然多了起来。亭中五岁以下的幼儿则是有四十九人,都是这几年出生的。
除了这些之外,山阳紫铜香炉名气打了出去之后,虢县县令考虑到提高产量,便从其他地方调来了一些人口。
山阳亭和周边一些地方,在始皇元年之前,乃是宗室一个贵族的封地。不过自从新式分封下来之后,这个贵族选择了虚封,这片土地除了四成税收作为贵族收入之外,剩下的权利基本上全被回收。
因此,这片土地可以说再次回到了帝国手中。
在这五年间,朝廷的各项改革措施逐渐落实,开始起到了效果。税制变得更合理,律法变得相对宽松,商品流通更加畅通无阻……一切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变化。
而山阳亭的税收采取的五税一,算是帝国平均水平。这比起之前来说,要低得多了。再加上这几年间,各种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山阳亭开辟的新地也越来越多,农户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只要不是懒汉,那么到了年底也有些余粮了。
乔松听着亭长凿的叙说,心里也挺高兴。
这些年公输家和墨家在蒸汽机的基础上改造出来的机关造物越来越多,在一些重要的工程上,已经开始成规模的出现机械代替人力的现象,再加上朝廷有意的控制工程进度,以及从百越,西域,象雄,漠北草原,箕子朝鲜等地收拢的俘虏,三管齐下之下,大量的徭役被遣返回乡。
就连原本六国的俘虏,也陆续打散安置到了各地,成了普通的百姓。
除此之外,朝廷加大了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倾斜,将其纳入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之中。使得各郡县官员整天盯着治下游手好闲的单身汉们,就想着怎么撮合,让他们生娃。
乔松还丧心病狂的以朝廷的名义,立了几个典型,赐给生孩子多的妇人表彰的牌坊,称其为英雄母亲,并给了丰厚的赏赐,一下使得黔首们生孩子的热情高涨。
各项措施齐头并进,使得帝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
始皇元年的时候,各地初步统计帝国人口在三千二百万左右。今年的估算结果,应该在四千万上下,可见大秦人口增速。
人口多了,很多事情便都能盘活了。
曾经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地,使得迅速的恢复生机,这虢县的山阳亭只是一个缩影。是整个关中的缩影,是整个天下的缩影。
品一盅农家酒,赏一场安乐景。
这便是乔松如此喜欢虢县这片地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