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二战的战场上,往往是大炮轰完步兵进攻,几乎没有在炮火中,哪怕是自家炮火中进攻的!
这种战术,会造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误伤!若非精锐部队,根本打不出来这种战术!甚至会出现被自家炮火吓崩溃的场面。
李林杨为了训练出来这么一支部队,砸钱无数,当初他购买大炮,耗费巨资备用了几十根炮管。要知道,一根炮管的造价差不多相当于一门火炮的三分之一!这些炮管在训练中已经全部打废了!
而且,这三个营一线官兵全都有实战经验。毕竟婆罗洲那里土著众多,数量至少是华人十倍,更有食人族盘踞在岛的中心山脉,战事不少。不过,这些事儿,如果放到二十一世纪很不文明,李林杨好名,根本就不把这种战斗记录在案。
进攻刚刚打响,装甲连已经突进到了距离日军前沿阵地三百米左右。驻车,开炮。然后更进一步,两百米,驻车,开炮。
张永达第一步兵营突破日军第一道阵地,仅仅耗时十五分钟,差不多只是比行军稍慢的速度。
日军。指挥官狂叫着顶住,但根本就顶不住。
前沿阵地,日军足足布置了一千兵力(炮击中已经伤亡过半),却没有能扛过十五分钟。
红旗军精锐,完全就是一台精密的杀人机器,部队每前进一步,都有日军不断倒下。枪法之准,火力压制之精确,让日军毫无还手之力。
马克沁重机枪的大量配置,让日军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火力,什么叫精准压制,更是让日军抬不起头来!
当部队突进至五十米左右,两个连的战士在跑动中纷纷的甩出手榴弹。而且,甩手榴弹的节奏几乎堪称艺术。
最后的五十米,日军数百部队,甚至没能打出几枪!然后就被炸死炸伤在战壕或者掩体中。步兵冲上阵地,所能做的其实只是补刀补枪。
仅仅战场休整了五分钟,各种火力支援就再次就位。
日军终于鼓起勇气,困兽犹斗,竟然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冲锋。
反冲锋的日军足足上千人,看似来势汹汹,但红旗军精锐步兵根本不为所动,而是冷静的如同机器人一般的开枪,扔手榴弹。重机枪火力如同火链在日军人群中扫一遍,又一遍,再一遍,杀人如割草!
战场开枪,打一百发子弹能干掉一个敌人就不错了。但,你能想到,打退日军一千兵力的反冲锋,步兵一营前锋两个连,甚至都没有打光弹仓内的十发子弹!
千余日军,能够返回山顶阵地的,还不到一百!
日军设在山腰的第二道防线,就此告破。
当红旗军的步兵发动第三波进攻时,山顶阵地的日军再次被迫击炮榴弹炮给覆盖打击了凶残无比的三遍!
红旗军占领主峰,仅仅耗时一个多小时,看看表才下午三点。两个步兵营的总伤亡不到两百人。消灭日军近两千,余者逃窜。
但,逃又能逃到哪里?
垛顶山本来就只有东西两公里多长,南北最宽的地方也才一公里宽度。一共才三个小山包依次是垛顶山,笔架山、柴峰顶。一营二营根本没等三营,趁着日军逃窜至笔架山立足未稳,立刻组织进攻。重炮旅的四个臼炮连,狂轰笔架山十分钟,步兵的进攻接踵而至,半个小时多点,一个小时不到,红旗军再下一城。至此,日军全军已经被压缩到了柴峰顶。
柴峰顶,最高处也才一百多米,东西长度约一公里。至于南北宽度,三百米!
在西段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山口素臣不是没想到突围,但是两次突围全都被红旗军轻一团和轻二团堵了回来。伏见贞爱亲王这时候也不抢功了,以麾下一个满编完整的大队发动了一次决死冲锋,妄图夹击长峰营方向的红旗军,打通增援通道。
郑长歌的轻二团在旷野上与伏见贞爱部展开厮杀,双方都在拼命,战场上一片混乱,很快就演变成了白刃战。在“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的大吼声中,轻二团勇猛无匹。红旗军重视白刃格斗,虽然不把白刃格斗当做是杀敌的主要技能,但白刃格斗最能培养士兵的勇气!
甲午战争,日军和清军之间发生白刃战不多,上了规模的就更少。在这个下午,发生的这场白刃战乃是整个甲午战场上最大规模的一次。
轻二团,在红旗军中仅仅是二等主力,但是,在这场野战中不仅挡住了日军,更是战而胜之。一场恶战下来,轻二团损失惨重,但日军一个大队损失了七成兵力,彻底被打残,再也没有了战斗的勇气。
李林杨看看怀表,时间才刚刚下午四点!日军五六千兵力,就柴峰顶这么个小地方,几乎是任意一发炮弹就能干掉好几个。胜利已经在望!
“不可松懈,再加把劲!”李林杨叮嘱了周纲吉一句。这边早一分钟获胜,其他战场的压力就能减轻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