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含山作为湖南江西交界之地最大的“山贼窝”,周围大大小小的官绅自然也装备着大量的火器以“防贼”,明清交际的混战之中,不少便流入了红营和忠贞营手中,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多火器缺乏保养已经不堪使用,练兵练得炸膛、把自家新兵老卒给炸死炸残,这可是个天大的笑话。
这些日子侯俊铖便找了一些善用火器的老卒,将马面岭寨和周边几个寨子里储存的火器统统翻出来检查,还能使用的便重新登记造册,之后还得进一步检查炸膛和哑火的情况,而火铳手则暂时没有进行射击训练,只是让他们先操练着装填和瞄准等基础步骤。
侯俊铖掂量着手中的一杆鸟铳,这把鸟铳也上了年头,好在保养还算完好,侯俊铖用它试了几铳,便拿在手中把玩着。
明末之时正是全球火器高速发展的时候,这导致了明末各式各样的火器纷繁复杂,单单是一把火铳,便有鸟铳、三长铳、鲁密铳等各式各样的火绳枪型号,火门枪更是型号繁多,三眼铳、神机铳、迅雷铳等等多如牛毛。
纷繁复杂的火器带来的是生产和后勤的灾难,经过明清易代大规模战争的检验,清初的火器基本已经定型,各式各样的火门铳基本都已经淘汰,单兵火器则大多是装备的鸟铳。
戚继光在蓟镇练兵之时,便上疏请求于军中大规模装备鸟铳,明言鸟铳“利能洞甲、射而命中,犹可中金钱眼,不独穿杨而已”,“此鸟铳之所以校中弓矢弗如也,此鸟铳之所以洞重铠而无坚可御也,马上,步上惟鸟铳为利器”。
只可惜到了明末,明廷官方的匠户制作发放的鸟铳大多粗制滥造、容易炸膛,明军火铳手为了保命,大多选择少填火药以降低炸膛机率,又“发明”了闭眼缩脖伸铳的射击方法,导致鸟铳威力大大降低,以至于身披重铠的清军步兵都能在明军的火铳威胁下大开无双。
而因为鸟铳容易炸膛又“威力弱小”,明军反倒更喜欢使用三眼铳这些相对稳定的火绳枪,等清军编练起乌真超哈和汉军旗、大量装备鸟铳之时,明军面对纪律严明的清军火铳手,连以往的火力优势,都被清军彻底压制住了。
不过对于明末的明军来说,保留大量装备火门铳的火器兵也是现实中无奈的选择,鸟铳的缺陷很严重,装填缓慢,一名熟练的铳手一分钟最多击发两发左右,而且因为火绳枪的特性,铳手之间必须预留一定的空间,无法集结成严密的队形保证以密不透风的火力密度遮蔽射击区域。
这导致这个时期的火铳部队极其依赖于与其他兵种的配合,依靠他们的掩护,给自己提供稳定而安全的火力输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