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的挺多,睡一觉醒来忽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反思了下,我大抵是求锤得锤。
开书之前下定心思,用政治、经济来诠释一遍红楼梦。这想法本来就不讨喜,起点看红楼的都是来看才子佳人的,又有几个想看背后的政治、经济逻辑?
有人肯定要问了,怎么用政治、经济诠释红楼?
嗯,比如贾琏说的‘二三百万的财’是怎么来的?
有人说是林家,那肯定不对。参看同时期乾隆盐案,抄家的几个官员家产才几万?
贾琏能从扬州带回来十几万银子就不错了,余下的多是林如海留给黛玉的孤本、善本。林如海也想的清楚,留给林家其他几房,黛玉怕是活不了;留给贾家,权当黛玉养育银子,真正的嫁妆是那一册册的孤本。
再比如‘香魂返故乡’真的是说香菱被夏金桂虐死了吗?
也不大对。香菱真被虐死,没生儿子的妾室直接就地掩埋了,根本不可能返故乡。有人说魂魄回了就行,这也不对。国人讲究落叶归根,所以湘西有赶尸,中原有扶棺千里,千里迢迢一定要把尸体送回家乡安葬,就怕在外头做孤魂野鬼。
明白了这两条再看,香菱的结局是不是另有说道了?
比如大司马贾雨村死皮赖脸跟贾家连宗……一个是新贵,一个日薄西山,贾雨村吃错药了?这话有没有可能是贾家往自个儿脸上贴金?
比如勋贵人家常用发家手段。书中贾家后期说连年灾荒,所以日子不好过。呵,可能吗?
大户人家最盼着的就是灾荒。有个词儿叫‘杀穷鬼’,富贵人家一边放粥做善事,一边高价倒卖粮食,低价购入田亩。田庄日常出息才几个钱?灾年杀穷鬼,操作好了可是能将家产翻一番的!
偏偏贾家越过越穷,这是因为什么?
再比如石呆子一案,看似贾赦脾气跟贾珍、贾政一样暴躁,将有点良心的贾琏打得下不来床。贾琏都成年了,来日是要袭爵的,且贾家这时日子不好过,为什么贾赦要花费两万两银子去买二十把破扇子?
红楼一文,是写给当时的人看的。
或许当时的人只要看上一眼,就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咱们作为几百年后的后人再去看,很多东西都觉着莫名其妙、云山雾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