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将疑问的目光转向有燉。
可是,这种情况十分罕见,有燉也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压下心头的困惑,老皇帝又问道,“咱想知道,你为何相信谢缙和尹昌隆?你凭什么断定他们不会害你?”
“你的确没信错人,在他们眼里,你就是天选之人,储君之位的不二人选”。
“张信是状元,你都不肯让他当师父,非得选谢缙,这也就算了,谢缙毕竟年少成名,咱也曾十分看重他。”
“可是,尹昌隆有什么特别之处?他到吴王府当长史,你连他的详细情况问都没问,就答应了”。
“你跟咱解释一下,是怎么回事?”
老皇帝的所有疑惑直接指向一个关键环节,朱高爔小小的年纪,却好像对谢缙和尹昌隆了如指掌。
准确判断一个人,需要大量的信息和各方面的资料。
朱高爔每天生活在深宫,信息从何而来?
要不要对老皇帝如实相告呢?
如果告诉老皇帝,他知道大明今后发生的事,会不会被视为妖孽,立即处死?
寿终正寝,他是能接受的。
这是每个人终将面临的结局,是必须面对的宿命,根本无法逃避。
提前嗝屁,被暴打致死,被凌迟,被下毒害死……
多恐怖啊。
想想都令人毛骨悚然。
闭口不答,肯定无法过关。
要不扯个弥天大谎?
但是,撒了一个慌之后,必然需要更多的谎言来圆。
整日提心吊胆,担心谎言被戳穿,想想都累。
两害相权取其轻,朱高爔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决定据实以告。
与其每日战战兢兢,不得安生,不如坦坦荡荡,俯仰于天地之间。
豁出去了!
正如阿Q的那句名言,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爷爷,我知道以后发生的一些事,太孙哥哥继位后,推迟早朝,尹昌隆直言劝谏,不久被太孙哥哥贬出京师,……”
朱高爔迟疑着,是否应提及靖难之役呢?这关系到便宜爹以及燕王府上下所有的安危。
一旦说出此事,往后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没有任何中间道路可选。
便宜爹将被彻底绑到他的战车上。
自己有什么权力代替便宜爹做决定?
便宜爹忠心耿耿守卫边境,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多年,伤痕累累,却遭到建文帝处心积虑的削藩,欲除之而后快,他到哪儿说理去?谁能给他一个公道?
“你在担心什么?怎么不说了?咱死以后,还发生了什么事?”老皇帝坐在罗汉床上连声问道。
有燉是老皇帝的心头肉,不如先从朱允炆削藩开始说起。
朱高爔打定主意,缓缓开口道:“太孙哥哥即位三个月后,便开始厉行削藩,第一个目标就是五叔”,朱高爔握住有燉的手,担心他情绪激动。
“让李景隆以北上巡边为名带兵去开封,出其不意地包围周王府,将五叔废为庶人,哥哥一家人被流放到云南烟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