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五。
天光才刚刚大亮,身着红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便一路小跑,踩在湿漉漉的宫砖上,朝着宫门所在的方向跑去。
见状,沿途路过的宫娥内侍赶忙诚惶诚恐的退至宫道两侧,但狐疑的眼神却是不由自主的朝着老太监渐行渐远的背影望去。
王公公虽然为人和善,从不曾刁难他们这些下人,但其终究是司礼监掌印,大明\内相\,平日行事多以\沉稳\的面目示人,似眼下这等急切的模样,却不知所谓何事。
小半柱香过后,在身后内侍气喘吁吁的呼喝中,年过五旬的司礼监掌印终是行至宫门附近,并无视了周遭毕恭毕敬的侍卫,迫不及待的朝着外间打量着。
\公公,在那边..\少许,便有胆大的侍卫上前一步,手指着宫门外另一侧方向,小心翼翼的朝着面露急切之色的司礼监掌印说道。
这皇宫大内终究不比京师的茶楼酒肆,可不是寻常百姓有胆量靠近的,故而此时皇城外的行人寥寥无几,兼之老太监脸上的急切表情几乎不加掩饰,一瞧便是为了寻人而来。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这侍卫方才大胆上前搭话。
闻声,心中焦急的司礼监掌印便是下意识抬头望去,果然在侍卫手指的方向发现了一名身材消瘦,身着红袍的官员。
顿时,老太监满是褶皱的脸上便是露出一抹喜色。
\做的不错。\匆匆撂下一句话后,老太监便在身后诸多内侍的簇拥下,步履匆匆的朝着不远处正立于皇城脚下的红袍官员而去。
...
...
\敢问可是徐大人当面?\
就在徐光启于原地徘徊,脑海中不断思考天子为何突然将自己于通州召回,并且还要单独奏对的时候,便听得耳畔旁响起了一道略显沙哑的呼喝声。
\下官徐光启。\待到徐光启意识到刚刚说话之人乃是眼前身着绯袍的老太监之后,便赶忙躬身行礼。
他年少成名,不满二十岁的时候便名闻乡里,并考中秀才,但直到年过四旬,方才得以进士及第,可谓是饱尝人间冷暖,自是不会在这些\人情世故\中出现纰漏。
\徐大人折煞奴婢了..\
见状,身着绯袍的司礼监掌印赶忙侧身躲过,但脸上的笑容却是真挚了许多。
他性格虽是淡然,为人和善,但对于骨子里便\趾高气扬\,瞧不起他们这些太监的文官,同样尊敬不来。
\徐大人,可别让陛下久等了,您且随奴婢来..\简单寒暄了片刻,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便在徐光启受宠若惊的眼神中,亲自从前方引路,引领着这位昨日晚间才刚刚抵京的文官,迈进了巍峨的皇城中。
...
无心欣赏沿途久违的景致,望着眼前司礼监掌印的背影,近些天星夜兼程的徐光启眼眸深处的疑惑之色更甚。
平心而论,他虽是\翰林\出身,勉强也可归咎为\东林党\,但因为信奉天主教以及毫无官架子,终日与农户百姓厮混在一起的缘故,于朝野间的人缘并不算好。
不仅如此,他虽然身上还兼着\詹事府\的差事,但与前不久刚刚龙驭宾天的先帝却没有半点\师生情谊\,不然也不会在通州练兵的时候屡屡碰壁。
想到此事,徐光启便是不由自主握紧了拳头,脸上也随之涌现了些许愤懑之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