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
日头已是隐隐有些西沉,巍峨的永定门外行人如织,挑着各式各样扁担的行商走卒们正抓紧最后的时间,离开身后的大明中枢。
但在不远处的官道上,却有两名满脸风霜之色的中年人与周遭的百姓们背道而驰,步履蹒跚的朝着远处清晰可见的城池而去,眼神很是坚定。
尽管二人的神色有些狼狈,但见多识广的百姓们却无人敢上前打扰,更不敢出言讥讽。
毕竟无论是二人身上所穿的长衫,亦或者腰间悬挂的配饰,都在侧面证明着其读书人的身份。
永定城门附近,正准备下值的守城士卒们自然也注意到了远处形色可疑的二人,彼此对视了一眼过后,便是不自觉的握紧了手中兵刃。
国朝虽然不似前宋,号称\赵与士大夫\共天下,但也给予了读书人诸多特权。
自诩风雅的读书人们更是眼高于顶,岂会闹得如此狼狈的模样?莫不是有人招摇撞骗?
想到这里,守城士卒的眼神愈发警惕。
\站住,什么人?\也许是日夜兼程的赶路已然耗费了全部气力,狼狈不堪的两名中年人竟是全然没有注意到守城士卒如临大敌的模样,直至耳畔旁响起尖锐的质问声,方才逐渐缓过了些许心神。
\我等乃是河南士子..\听闻耳畔旁响起的呼喝声,其中一位中年人赶忙自怀中掏出证明身份的\牙牌\及路引。
言罢,其同伴也是忙不迭自怀中掏出堪合,交由眼前的兵丁查阅。
确定眼前二人身份无误之后,为首的兵丁方才朝着身旁如临大敌的同僚们点了点头,眼中的警惕迅速消融。
\两位先生,何故如此狼狈?\犹豫半晌,见多识广的士卒终是忍不住出声问道,眉眼间隐隐有些不解。
刚刚的\牙牌\可是证明了眼前两位神色有些狼狈,衣衫也尽是泥渍的中年人并非\屡试不中\的\童生\,而是正儿八经的\秀才\。
若是再进一步,便可称之为\举人老爷\,拥有出仕的资格了。
即便如此,以二人的身份在河南当地也应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知县老爷的座上宾,出入皆有仆从伺候,理应不至于如此落魄才是。
瞧二人这披头散发的模样,即便比之昔日自辽镇逃难而来的流民百姓也不遑多让。
\说来话长..\朝着眼前兵丁苦笑一声,两名中年人便是默默收回了牙牌,步伐坚定的朝着眼前的城池而去,并没有解释太多。
他们二人的遭遇,实在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过是几个呼吸的功夫,二人便缓缓迈入了北京城,但其坚毅的眼神中却也出现了些许茫然。
临行之际,那些锦衣卫只告诉他们尽快离开河南,去京师\告御状\,以免遭到福王的报复。
但到了京师之后,该当如何,二人却是一头雾水。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