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家救助灾民。
平息青州三郡的匪患,使得黄巾军百姓安居乐业。
创建很多产业,安置百姓,使得百姓康乐。
新型食物:鱼罐头、海菜罐头、海菜,买到了青州、衮州、冀州、豫州、司隶。
新型农作物土豆,也称之为马铃薯亩产三千斤。
……
一件件造福于民的事情,太多了。
有人说出来是东莱郡刘基刘敬舆,人们很快就想起他的功德。
有一首歌谣是歌唱刘基:“大汉十三州,战火战不休。人间哪里好,东莱海边走……”
“怪不得能勘破历史,写出警示人心,振聋发聩的句子,原来是东莱郡都尉刘基的文章。”
“深沉大气,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实在是好。”
“蔡大人写的这一诗一文,足可以流传千古。”
“白云楼上能见到如此美文,如此好的诗歌,不虚此行……”
人们都很振奋。
评论刘基的《过秦论》堪比司马长卿的《两京赋》,必然名垂青史,流芳万年。
“只可惜没见过刘都尉,如此名士,某家真想认识识识。”戏志才笑着说。
郭嘉大笑:“哈哈,我愿意和他浮一大白,对酒当歌。”
“不知道刘都尉是否参加孝廉诗会,如果参加,能一起痛饮,那才是人间乐事。”
“神交已久,”毛玠说道,“只可惜没见面的机会。”
蔡邕满脸笑容,朝着各位孝廉拱手:“各位孝廉,也不是没有见到刘都尉的机会,还真有!”
话音落地,一百多双眼睛盯着蔡邕。
“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
“刘都尉来京都了?”
“真的能见到刘都尉,太好了!”
“大人,希望您能引荐……”
每个人都期望认识刘基。
蔡邕笑着说:“刘都尉在东莱郡的丰功伟绩,实乃是少见。”
人们听到这里,都盯着蔡邕,都知道他代天巡狩,视察东莱郡。
“大汉十三州灾荒不断,百姓颠沛流离者不可胜数,饿死沟壑者不知多少,东莱郡没有百姓饿死冻死。”
“刘都尉沿着海岸线几百里,建造了上百座他称之为‘工厂’的地方,东莱郡十几万二十万百姓在里面工作,每月可以拿到将近一两银子的薪水。”
“全郡种植土豆,百姓有希望,那土豆亩产达到三千斤,最多的达到五千斤之多……”
蔡邕说到这里,在场的孝廉都吸了一口凉气。
暗自心惊。
他们都是名士,自诩读遍天下书,看遍天下事。
五谷杂粮亩产多少?
一担八斗粮就是好收成,折合起来也不过是二百多斤,三百斤而已。
土豆产量竟然是五谷杂粮的十几倍?
“蔡大人,如果大汉都种上土豆,黎庶岂不是没有饥饿,是千年来少有的太平盛世!”
“可不是,刘都尉神仙一样的人物……”
“蔡大人,土豆和海菜真能吃吗?”
“我咋听说那海菜乃是裹脚布,不能食用……”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从楼上传来:“哈哈,能吃吗?”
“今天的菜就有土豆,不好吃,大家将白云边酒楼拆了,我刘基没半点意见,不知道各位孝廉意下如何?”
声音响亮,好像洪钟。
人们甩脸观看,就见一英俊的青衣男子朝着众人走来。
此人仪态端庄,器宇轩昂。
一看就是人中豪杰。
“刘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