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勒不甘落后,誓要和孝义亲王缔结姻亲之好,将本国公主嫁给殿下为侧妃。
西部边陲十几个小部落纷纷投诚,愿年年朝贺,岁岁进贡。
彭晏等暗自联络皇后,但宫中消息闭塞,只听说皇后被幽禁在了丹霞宫待产,皇上不准任何人见她。
娘娘身边的大太监徐云因侍奉不周,万岁爷赏了他五十大棍,没等打到一半儿,这个嚣张了十几年,在后庭中也算是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就凄凄惨惨的去了。
据说,最后只用了一张席子草草的裹挟了,被丢去了乱坟岗,末了,连个送行的人都没有。
这些年来,孝义亲王对元后的死耿耿于怀,培养出他自己的势力后,一直在暗中查访元后死亡的真相。阴差阳错,被孝义亲王研究出来的解药,反而成了救常山亲王的稻草。
常山亲王解毒后,很快从东宫搬了出来,他在这个宫殿住了十几年,度过了人生中童年与少年时光,可走的时候,只抬了三四个箱子,东西少的可怜。
太子良娣柳宛筠封了常山王妃,岳三娘成了侧妃。
常山亲王的心上人静园姑娘一场大病,悄无声息的去了,连尸首都没有,她身边的冯妈妈更是不见踪影。
年底将至,宣帝为安抚皇亲国戚,大肆封赏了一批晚辈。各家欢喜异常,对皇帝越发忠心耿耿。
武贵妃出来主持大局,雁妃娘娘养好了身子,皇上体恤她丧子之痛,进后宫十次,四次都是歇在栖鸾殿。武贵妃一改过去的醋意,不酸不恼,反而用心照顾怀孕中的余婕妤,待洛妃、蜜妃等也十分友善。
年下家宴上,皇后依旧没有出席,可丝毫不影响皇帝的好心情。朝中喜事连连,辽北旱情得到缓解,百姓返乡,这个年风调雨顺,和去年截然不同。
许久不露面的锦婕妤趁着宣帝心情大好,请旨想收郑离为义女。
雁妃等人一开始都觉得锦婕妤这是异想天开,说了没头没脑的混话,只有武贵妃隐隐约约明白了些什么。
宣帝的答复惊呆了一干人。
郑离一夜之间,从小小的锦川县令庶女,变成了锦婕妤的义女。虽然不曾有名号,但好歹也抬高了身份。
襄阳王府忙请旨求婚,万岁爷大笔一挥,亲自指了个黄道吉日,就定在年后五月。
武贵妃自从复宠后,变化极大,对郑离这个“远亲”也甚是友善。听说她想接槐嬷嬷出宫养老,二话不说便允了,还有小宫女花镜,也跟着郑离出宫去过安稳日子。
至于花缘,听说有人在嬉春殿看见过她,那里是供养先帝太妃的地方,和冷宫也没什么分别。
襄阳王府的三少爷借着给太后请安的理由,时常进宫。太后只一见他就要调侃郑离,郑离就算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也难免要脸红。反而是三少爷,脸皮子厚的紧,说话又讨太后喜欢。太后爱屋及乌,郑离在明瑟殿的日子越发的顺当。
三少爷是个有心的人,他接回了郑译,将小家伙养在襄阳王府,世子妃可怜郑译的身世,待这孩子视如己出。郑译依旧不能开口说话,但世子偶然见了这家伙,说他是难得的练武材料。
三少爷时时带来宫外消息,两个人的感情也一日千里。
四月,郑离带着槐嬷嬷和花镜出宫,被岳家接回了青龙坊。房氏的肚子大的惊人,大夫都说是个双胞胎,弄不好还可能是一儿一女。
房氏也算苦尽甘来,知道郑译找到了,这才破涕为笑。当初丢了孩子,房氏几乎没小产,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才勉强能下地。
郑离心中愧疚,连忙编了个故事瞒过了大伯母。
原来太子被黜免,彭晏等都受到了牵连,皇后嫡系也人人自危,岳云却靠着那一次焰火的功劳,早受到宣帝器重。
回返青州之后,岳云在当地办了几件大有作为的体面事,皇上从奏折上得知,对岳云大加赞赏。
他便成了少数没被皇后牵连的人之一。
如今郑离即将加入襄阳王府,岳家乐得卖这个好,所以将郑离接回大房这边,只准备将青龙坊做出嫁的娘家。
五月,襄阳王府下聘抬聘礼,丰厚的聘礼叫街上的百姓啧啧称赞。岳家帮衬的陪嫁更是不同凡俗,武贵妃家不甘落后,也帮着准备了四抬,都是名贵的珠宝首饰,金银细软。
再有锦婕妤的贴补,洛妃娘娘等人的赏赐,郑离的陪嫁丝毫不逊色于襄阳王府的聘礼。
这日一早,槐嬷嬷穿着棕红色的喜服,吆喝着院子里一干小丫头,花镜、芬儿、翠儿三人忙的脚不点地,屋内院中的来回跑动。房氏挺着大肚子,指挥着喜婆尽心给郑离上妆。
少女的皮肤本就娇嫩,经过胭脂点缀,更觉如五月的阳光般明媚。大红色的龙凤褂裙上绣满了富贵吉祥的牡丹做花边。
在这个时代,一个女人一生只得一次这样的吉服。
她将会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槐嬷嬷亲手挽了郑离的发髻,举起铜镜,轻笑道:“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房氏笑眯眯的跟着点头,花缘、芬儿、翠儿等嘴角咧着,小小的闺房中透着无限幸福。
忽然,门外爆竹声想起。
“大奶奶,姑爷接亲的轿子到胡同门口了!”
喜婆忙将红彤彤的盖头蒙上,郑离一手挽着房氏,一手扶着槐嬷嬷,身后三个小姑娘有条不紊的跟着。
这一脚踏出去,俨然崭新的人生。
郑离即将和过去作别,等待她的,必定是新的旅程。
她相信,她会活出自己的味道,因为......
幸福就在眼前,近在咫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