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寒风呼啸,天地之间尽是一片苍茫的银白。严冬的到来让整座古老的帝都显得愈加冷冽,城墙上积雪未化,士兵们裹着厚厚的披风,严守城门。他们不知道,藏于大雪下的冰冷风暴,已经暗流汹涌,朝堂与权臣之间的角力愈演愈烈,危机四伏,仿佛一场巨大的变局正在逼近。
承天宫内,烛火长明,寒气未曾驱散。武则天端坐在御座上,身着一袭厚重的暗红色龙袍,正静静听着狄仁杰的汇报。狄仁杰面容沉着,但语气中透着一丝肃然:“娘娘,经过彻夜的审问,郑太师终承认了他与吐蕃的勾结,也供出了一些朝中其他涉案之人的名字。这些名字牵扯甚广,臣担心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武则天的目光冰冷而坚定,眉宇间透出一股无畏的气势。她将手中的卷宗轻轻放在桌案上,沉声道:“朕早已预料到这一切,这些叛逆之徒竟然敢与外敌勾结,妄图动摇我大唐的根基,无论他们地位多高、背景多深,朕都不会手软。”
狄仁杰躬身拱手道:“娘娘英明。但娘娘,臣以为,在行动之前,我们还需谨慎行事。一旦牵连到大批朝中重臣,或许会激起更多不安的势力,甚至波及到各地的安定。如今边疆虽然暂时平息,但潜在的隐患并未彻底消除。”
武则天微微点头,目光转向殿外,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殿内,将她的面容映照得更加坚定:“狄卿,朕知道你心中的顾虑,但这次,朕绝不会退缩。大唐的安定,不容任何人威胁。这些人背叛了朝廷,背叛了天下百姓,朕绝不能容忍他们逍遥法外。”
就在此时,上官婉儿匆匆走进殿内,手中捧着一份急报,脸色显得有些紧张。她朝武则天深深行了一礼,然后将急报呈上:“娘娘,边疆来报,吐蕃残部似有卷土重来的迹象。薛怀义将军请求增援,以防敌军再次入侵。”
武则天接过急报,仔细翻阅,眉头逐渐皱起。她知道,边疆的局势始终是悬在大唐头上的一把利剑,只要吐蕃不死心,大唐的边境就永无宁日。而如今朝堂内外尚未稳固,若此时边疆再有变数,必将对她的统治带来更大的挑战。
她沉思片刻,随后果断地下令:“婉儿,你速传朕旨意,调潼关守军增援边疆。同时,命李君羡协同薛怀义将军,共同抵御吐蕃残部的进犯。务必做到滴水不漏,不能让敌军有半分可趁之机。”
上官婉儿领命退下,狄仁杰见状,神色凝重地说道:“娘娘,如今内忧外患并存,臣恳请娘娘慎重考虑朝中整肃之事,或许可以先采取软和的方式,以免两线作战,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武则天的目光渐渐凌厉,她缓缓站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冷冷地说道:“狄卿,正因为有内忧外患,朕才更要整肃朝纲。只有将那些不忠之人清除,才能保证大唐的安定。若这些人继续藏在暗处,朕的大唐就如同悬崖边的孤城,随时可能坠入深渊。”
狄仁杰闻言,只得低下头:“臣明白,必当尽力而为,辅助娘娘整顿朝堂。”
武则天微微颔首,随后吩咐道:“狄卿,立即密查卷宗中提到的那些人,找出确凿的证据,务必做到万无一失。任何有嫌疑之人,都不可放过。”
狄仁杰领命退下,承天宫内一时恢复了寂静,只有烛火在微微摇曳。武则天静静站在御座前,心中满是思绪。这些年来,她经历了无数次权力的较量和斗争,从不曾退缩。如今面对这些内外夹击的困境,她也绝不会示弱。她知道,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赌局,她必须赢,且只能赢。
夜幕再次降临,长安城在寒冬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寂静。武则天没有入睡,而是独自站在承天宫的高台上,俯瞰着整座城市。宫墙外的万家灯火逐渐熄灭,只有寥寥几盏孤灯在寒风中摇曳。她的目光深邃,透过无尽的黑暗,似乎在寻找着前方的光明。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的另一边,裴炎与一众心腹官员正在密议对策。他们已经收到了关于郑太师和其他涉案之人的消息,裴炎深知,这一次的整肃行动,必将牵扯到朝中许多重臣,而这些重臣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轩然大波。
“诸位,此次郑太师之事,事关重大,任何人都不可掉以轻心。”裴炎沉声道,“娘娘的决心已定,我们必须全力配合,尽快找出更多的证据,将所有涉案之人一网打尽。否则,这些潜在的隐患迟早会成为大唐的祸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