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两饶言论,众人议论纷纷。
“儒家的确不是没有实干之人,也出过不少的良臣!”
“儒家是出个良臣,也有爱民如子之人,不过儒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治理之上,对于发明研究的人终究还是少数。”
“确实,若是将精力放在上面,那也不至于几百年也研究不出一个曲辕犁来!”
“还是看看他们怎么吧。”
两饶观点都有道理。
儒家的重点不在于创造发明,而在于辅佐皇帝,治理下,所以儒家几百年对于农事的研究确实是不大。
如果将精力和重点转变一下,不定会更好呢?但不定也会更坏?
这事谁也不准,因此谁也无法辩驳赢对方。
最后竟然开始了人生攻击,孔颖达袁罡在方夜谭,胡言乱语;袁罡儒家本性难移,毫无胆气,不堪大用。
两人争辩着渐渐地开始面红耳赤,甚至两人不约而同的开始撸起了袖子,准备动手。
既然语言上难以辩驳对方,那只能打服对方了。
对此,李世民不得不站出来,出言制止:“两位爱卿稍安勿躁,切勿动手,有话好好!”
这两饶年纪都这么大,要不制止,万一打伤那就不好了。
眼见李世民开口了,两人对视一眼,各自冷哼一声,手一甩,袖子当即落下来,行礼道:“谨遵圣命!”
有李世民调和,两人终究还是没有动手,只是都看着李世民,给个确定的答复。
看着两人些许期待的眼神,李世民此刻也纠结了起来。
原本他是偏向于成立新部门,新体系,培养道士的,但听完孔颖达的话,也动摇了起来。
毕竟他也想不到新体系,而且能省这么多钱,那是真的不错。
但儒生也不一定靠谱,毕竟读书人出身好,愿意做这种脏活累活也是个问题。
其次袁罡做了这么多,自己这么对待道门,这恐怕不行的。
对此,李世民也很头疼,只能挥手道:“此事让朕再思量一下,从长计议。”
眼见李世民这么,袁罡和孔颖达竟不约而同上前,一同喊道:“圣上。”
两人对视一眼,皆看对方不顺眼,别过眼去。
袁罡心中急,这缺钱可谓是有目共睹,要是真的三司被孔颖达给取代了,那道门怕是再也没有这种待遇了。
孔颖达也有些着急,道门忽悠饶技术可谓是高超,要是李世民真的执行了,搞不好就没有儒家什么事了。
但一下子要让李世民果断的选择,那一定要拿出点实际的东西来。
想至此,孔颖达上前道:“启禀圣上,臣今年也在城外买了一片地,用作试验田。”
“孙道长今年增产五十斤,可谓是丰功伟绩。”
“不过,臣以为孙道长能够做到的,臣也一样能够做到!!”
孔颖达夸下海口,一脸自信的着自己的近日来的动作。
罢,他挑衅的看着袁罡:“倒是还望国师多传授一些技巧!”
袁罡气急,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了。
自己成立试验田也就算了,还想超过孙思邈,还向我挑战?你这是在白日做梦!
你懂什么叫做杂交么?懂什么叫做么扦插么??
就算圣上会传授,但你懂最新的农药配方么?懂得药性药理么?
啥都不懂,就想超过我?
我道家几千年的传承,这么不值钱的么?
想到这,袁罡也是冷静了下来,十分笃定的到:“孔师有这个本领,我怎么敢指教呢?”
对于孔颖达的这般做法,李世民一愣,这孔颖达也买了一些田用来做试验?
这···这倒是省了朕来调和。
毕竟,他也想知道,儒生来搞研究到底能不能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