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386章 与段煨答辩4

“你起来吧!”边柳说道,他并没有打算用一个人的智慧解决所有的问题。

从后世,他学到了一句至理名言:要相信古人的智慧。

刘邦知道重用张良、萧何、韩信,他比不上刘邦, 多用三十个应该可以吧?

段煨一时有些迟疑。

“你放心,纵使你有私心,本帅也不至于行杀伐之权。人皆有私,本帅不会自私到认为天下人都无私无求的地步。”边柳诚恳的说道:“本帅自起事至今,除了在战场之上,还有一些冥顽不灵的,从没有滥杀一人,这天下杀心太重,本帅曾告诉自己,要以恕止杀。”

后世的赵匡胤建立大宋,曾允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又有刑不上士大夫之举。

这其实是在看透了南北朝武人乱国之后下的一剂猛药。

边柳学到过一句话,叫做矫枉必须过正。

赵匡胤重文抑武,便有这方面的意味。

不过猛药治重症,如果把它当成日常用药,那就不太合适了,这或许也是造成大宋被后人称之为“大送”的原因。

边柳面对的汉末的情况,其实也是武人乱国,在民间,白骨露於野,生民百余一;在朝堂上,政治上的差异,最后都会通过刀枪来解决。这样一来,代价就太大了。

边柳知道,哪怕自己真做了皇帝,也无法保证天下平安无事,所以,要把政治斗争约束到一定的范围内,就必须要少杀,甚至于不杀。

大帅府释放宽恕俘虏不是一次两次了,边柳或许不清楚,但实际上,无论是张济,还是段煨,他们之所以能这么快投降,除了边柳顶着刘辩的名义,一直传颂的仁义之名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定都长安的事情,本帅无法答应你,不过将来考虑此事,必会找你商议。”边柳开口道。

“臣惶恐!”段煨也知道,此事不是一下子可以决定的,他只是想趁着今日交出兵权,多为自己,为家乡子弟多争取一些好处。

“定都是长远之计,对于眼下的凉州,先生有什么建议呢?”

“臣还是坚持,要先震之以威,然后才是稍加恩宠。若不能做到前者,大帅总有金山,也难填其欲壑。”

这个道理,边柳还是很好理解的,打败对手前,给他多少,他都觉得是自己该得的,但打服之后,给多少,他们都感激涕零。

李傕郭汜,不就是一开始仗着手里还有一点兵,不肯投降吗?到了后面,想要富贵,都没得机会了。

“先生之言有理,那先生觉得,目前的凉州,谁适合用作本帅立威的目标呢?”

段煨想了一会说道:“当初汉武帝击败匈奴后,便迁徙了大量汉民于凉州,所以现在凉州虽乱,却也是汉民占据主导,大帅携王师征伐,乃是名正言顺,自当有百姓相迎;羌人之中,与汉人相背驰着,乃是先零羌,先前多番征讨,先零羌已经所剩无几,剩下的羌人皆习惯了与汉民共存,如今多聚集在马腾韩遂之下,此两人习惯见风使舵,大帅兵锋所向,或可使之臣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关于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李彻穿越大庆王朝,成为皇帝最不受宠的皇子。太子诬陷他,皇帝冷眼旁观,堂堂皇子被逼的当众撞柱自杀!天崩开局,又被封到关外东北,李彻却丝毫不慌。他人眼中的苦寒贫瘠之地,其实富含各种矿产资源,拥有全国最优质黑土地和养马地。东北寒冷?无法耕种?我一季的收获,够大庆全国吃上三年的!东北偏僻?难以发展?煤炭、炼铁厂、水泥路、火药厂......我奉国的科技领先你们几百年!东北
橡皮泥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关于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穿越后,遇到被调戏过的林冲娘子,人家正迟疑要不要自尽,但不认识她的高衙内扭头就走:这妞怎么不整容就出来吓人。林冲野猪林即将遇害,高衙内跑出来尴尬解释不好意思,害错人了。年轻美貌的李清照,坐于汴河边,思索最后一句画龙点睛词为难时,小高衙内哼着小调路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惊为天人……平日里狗仗人势的泼皮无赖官宦子弟们,被整的怀疑人生,无奈惧于大奸贼高太尉权威敢怒
青冥宝宝
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
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
关于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曹刘莫名身穿三国时代,迷茫困惑悲痛复仇转变坚定,在这历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寻找着回家的路!
翊扬天下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关于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这是一本遵循唯物史观、以正史和相关史料为基础的小说,非无脑吹)一块宇宙时空碎片,让李缘拥有了穿越过去时空的能力。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华夏大世、也为了不让历史上的那些遗憾发生,他直接去往了大一统开端的秦国,去见了那位刚亲政的始皇。李缘:我是来帮你开创万世皇朝的!始皇:寡人有自信,不需要帮!可见到原本大秦那二世而亡的命运后,嬴政改口了。先生,可否教我改变历史?我就是为此而
最后一个修仙者
凛冬长夜
凛冬长夜
关于凛冬长夜:一名现代的社畜,死后穿越到明末一名普通百姓的身上,他是接受命运,成为满清治下的顺民,安稳活到老,还是竖起旗帜,驱除鞑虏,恢复华夏文明,甚至让华夏文明再次伫立在世界之巅。
柿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