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415章 解放生产力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但无论是他所读的书籍,还是家中长辈的教导,都把权力解释的十分隐晦,此时这些话从边柳口中脱口而出,对诸葛亮的震撼还是十分大的。

“大帅!”诸葛亮轻声说道。

边柳看诸葛亮面色僵硬,“怎么?被吓倒了?”

“学生有个疑问,若按大帅所言,这商周秦汉,千百年间变动,岂不都成了门户私计?”

武王伐纣,是一方人取代另一个方人;

刘项灭秦,亦是一方人取代另一方人。

“单纯从权力迭代来说,确实如此,可是这千百年间,有人失败了,如项羽不可一世,中久乌江自刎;也有人成功了,太祖数遭失败,终能脱颖而出。你道为何?”

“与民为善者众将取代肆虐百姓者。太祖得天下,宽刑减法,休养生息,汉由衰转盛,传世百余年,积弊横生,于是便有了王莽篡汉,可是王莽操持天下,任性妄为,人心又归光武皇帝,之后历代帝皇或有心,或无力,没有深化改革,积弊未消,终有黄巾之患。

吾等今日所为,既有私心,便是争夺那肉食者之位;但亦有大义,那便是以吾等之政,一扫四百年之积弊,革故鼎新,使得物阜民丰,河山秀丽,以赫赫功勋换日月昭昭,照亮我大汉万家灯火。”

“学生今日方知大帅何以得人心,何以成大业,能为大帅效劳,学生三生有幸。”诸葛亮豁然开朗,拜倒在地说道。

“仅仅效劳可是不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行。”边柳嘿嘿的说道。

诸葛亮抬起头,认真的问道:“不死可不可以?”

“哈哈哈哈!”

“再考你一个问题,若是答上来了,准你长命百岁,到时候本帅分你良田十五顷,你种上八百棵桑树,也勉强做个富家翁了。”

诸葛亮很好奇,为什么是良田十五顷,八百棵桑树?

他就一个起居郎,这有点多了吧?

“请大帅提问。”

“嗯,吾等之新政,核心何在?”

“在于解放生产力。”诸葛亮想到自己刚才驳斥杨修的话,又想起大帅亲自写的文章,斩钉截铁的回答道。

“妙哉!丈土分田不过是新政之始,人人都以为皇帝高高在上,可以随心所欲,实则皇帝之抉择最为艰难,若不能了解百姓之所需,行天下人之先,朝廷众将腐朽,所以大帅府的新政也必须与时俱进,但归根结底,在于解放生产力。”边柳对诸葛亮的回答大为满意,继而又说道:“你把方才与我答辩之事写的文案,归于密卷,收于本帅起居录之中,未经本帅许可,不许他人翻阅。”

“喏!”

“还有,你把你方才驳斥杨修之言,选取精彩之处,写成文章,发与郡县,以配合丈土分田之新政。”

“大帅,这为何后者要隐藏,前者却要公开呢?”

“因为天下事,天下人皆有议论之权,只有让他们明白做事的意义,才能更好的执行下去。但天下人并非个个如你一般熟读经史,晓喻事理,道理深了,他们便会流于表面,若是被有心人利用曲解,反倒成了攻讦我们的地方。”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关于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李彻穿越大庆王朝,成为皇帝最不受宠的皇子。太子诬陷他,皇帝冷眼旁观,堂堂皇子被逼的当众撞柱自杀!天崩开局,又被封到关外东北,李彻却丝毫不慌。他人眼中的苦寒贫瘠之地,其实富含各种矿产资源,拥有全国最优质黑土地和养马地。东北寒冷?无法耕种?我一季的收获,够大庆全国吃上三年的!东北偏僻?难以发展?煤炭、炼铁厂、水泥路、火药厂......我奉国的科技领先你们几百年!东北
橡皮泥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关于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穿越后,遇到被调戏过的林冲娘子,人家正迟疑要不要自尽,但不认识她的高衙内扭头就走:这妞怎么不整容就出来吓人。林冲野猪林即将遇害,高衙内跑出来尴尬解释不好意思,害错人了。年轻美貌的李清照,坐于汴河边,思索最后一句画龙点睛词为难时,小高衙内哼着小调路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惊为天人……平日里狗仗人势的泼皮无赖官宦子弟们,被整的怀疑人生,无奈惧于大奸贼高太尉权威敢怒
青冥宝宝
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
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
关于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曹刘莫名身穿三国时代,迷茫困惑悲痛复仇转变坚定,在这历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寻找着回家的路!
翊扬天下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关于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这是一本遵循唯物史观、以正史和相关史料为基础的小说,非无脑吹)一块宇宙时空碎片,让李缘拥有了穿越过去时空的能力。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华夏大世、也为了不让历史上的那些遗憾发生,他直接去往了大一统开端的秦国,去见了那位刚亲政的始皇。李缘:我是来帮你开创万世皇朝的!始皇:寡人有自信,不需要帮!可见到原本大秦那二世而亡的命运后,嬴政改口了。先生,可否教我改变历史?我就是为此而
最后一个修仙者
凛冬长夜
凛冬长夜
关于凛冬长夜:一名现代的社畜,死后穿越到明末一名普通百姓的身上,他是接受命运,成为满清治下的顺民,安稳活到老,还是竖起旗帜,驱除鞑虏,恢复华夏文明,甚至让华夏文明再次伫立在世界之巅。
柿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