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号,早上九点。
日本各大书店,如往常般开始营业。
1号往往是各大纯文学期刊月刊发布的时间,再加上今天是群像新人赏公布的日子,书店的客流量明显比往日大了许多。
纪伊国屋,新宿店。
书店门口展示了两张巨大的海报,一张是群像新人赏50部入围作品名单,后一张拿奖的乙武洋匡和《残像》的单独宣传海报。
群像编辑部,给这本书的宣传语很夸张。
——媲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成长杰作。
进门后,本期《群像》杂志摆在了最显眼的展示柜上。
《青叶》新刊也上了,但只在分区最偏僻的角落,摆上了十多本。
进入书店的顾客,有将近一半都是奔着《群像》来的,因为上面刊登了《残像》前半部的内容。
拿到新刊的读者,第一时间查看目录,翻到了这部获奖作品所在的页数。
这些读者有一部分是被群像新人的名头吸引过来的,也有一部分是乙武洋匡的老粉丝。
阅读完上半部《残像》后,两拨人的心里,同时冒出一个有些不太确定的念头:就这?
感觉也没多好啊,怎么就能拿奖呢?
新读者看了,觉得全书就在卖惨,不像小说,反而像营销自传。
老粉丝看了,觉得这不就是他第一本书的翻版么,完全没创新啊……
在经历了一个上午的热卖后,临近中午时,各大书店的《群像》似乎有点卖不动了。
“咦?有点东西啊……”
这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本期《群像》里有一本叫《且听风吟》的书意外不错。
“这书很好吗?”
“说不上来,但感觉很不一样。”
“有种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也看看……”
“我只能说很有感觉,是那种青春逝去的感伤。1970年夏,那时的风是,萎靡而苦乐参半地吹拂过。我们的梦,再也不会重来了……”
书店的阅读区里,一名少女看到了《且听风吟》最后一节,脸上的表情逐渐呆滞。
这就完啦?
说是结局,但好像根本没有结局。
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体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这些都还环绕在少女身边,让她思绪还沉浸在文字里,并没有回到现实。
阅读区里的其他读者,读完后也都有点茫然的感觉。
书里传递出来的距离感,疏离感,虚无感、孤独感都很真实很强烈。
故事的最后,“我”结了婚,在东京生活。
杰扩建了酒吧,仍一如往日,每天削满一桶桶马铃薯。
“鼠”依旧在喝酒,写小说。
左手只有4根手指的女孩,“我”再也没见过。
《加利福尼亚少女》的唱片,依然摆在唱片架的尽头。
比齐.鲍易兹推出了新唱片……
一切好像都没变,又好像全都变了。
就像书里说的那样,一切宛如一张揉过的复写纸,就算看着完好如初,但实则依然和原来有着无可挽回的差异。
读这本书,能够感觉到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迷茫的。
读完的后劲有点大,需要缓一缓才行。
“这个叫三岛的家伙,该不会是哪个大佬试验新文风搞出来的笔名吧?”
另一边有人惊呼了起来,满脸的难以置信。
“确实是很新颖的文风!”有个戴眼镜的,看着像是学者的男人推了推眼镜,从专业的角度评论道,“这本书的语言简练、流畅细腻,充满了幽默感。给人的阅读感受轻松之余,也能更好感受到作者本人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一点是很多传统文学作品比不了的。”
前边的那位少女,总算是回过神来了,旋即情不自禁地说道:“这本书明显比《残像》更有资格获奖。”
这句话,也点醒了其他在阅读区里的读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