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ggauto();} catch(ex){}
顾客的算筹就精致多了,用的是红檀木,打磨得光滑,因经常使用更是显得油润。
两人蹲地上埋头摆弄算筹,李蔚珏陷入沉思:现在把算盘弄出来,时机好不好?
这件事李蔚珏已经想了很久了。
他曾想凭借诉讼打造自己的名声,在经历过《三字经》版权官司以后,他了解了讼师的地位,以及官府断案的思路,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当讼师或许能赚到钱,但对名声毫无益处,所以他就思考别的路子,比如算盘。
《三字经》弄出来了,名声不归他,归给老师了,自己只算间接受益,这是无奈之举,因为年纪小,没人会相信小孩子能写出《三字经》。
但现在他十三岁了,不打文章的主意,打算术的主意总该问题不大,而且也不算是新发明,毕竟人类最早就是用结绳或串珠的方式进行计算,而东汉时就有了“珠算”这一算法。
只是他一直在犹豫,因为还有代晓初那么个穿越者,如果他搞出算盘,会不会暴露自己。
“幸好把接待客人的活儿交给阿姐了,”骆毅出声,打断了李蔚珏的思路:“我是不耐烦给人算账的,麻烦死了,算不明白!”
骆毅不耐烦的是摆算筹,麻烦不说,算到一半听见水烧开去灌个茶壶的功夫再回来,就看不懂自己算到哪儿了。
“要是能有个更简单的算数工具就好了。”骆毅说道。
她心里其实也在想算盘,那东西她会呀,小时候妈妈教过的。
那时候小饭馆的计算器总丢,妈妈就会翻出算盘算账,她跟着学学就会用了。
那名顾客算着算着,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下次再来,能不能打些折扣?”
说这话时他语气犹豫,像是下了半天决心才问出来似的。
白彙回道:“我们如今是新店开业,给您看的价格就是成本价。”
意思就是不打折。
这很好理解,谁家也不是天天死人,你今天办回丧事,难不成明天又办?不能吧?
都不说十年八年,就二三年后再办丧事,物价都变了,还能按照今天的价格给你打折吗?
岂料那顾客憋了半天,脸都憋红了,又问了第二句:“那……如果我下定金预定呢,两次的算一起,可不可以打折?”
在大励朝,办葬礼比办婚礼的花销要大的多。
办一场婚礼,哪怕是倾家荡产,那些钱是能落到实处的,比如男方下聘金,钱是落到女方家;女方送陪嫁,也是送到男方家里去。
将来小两口在过日子时,这些钱也有很大几率补贴回去。
可办葬礼就不一样了,请僧道超度,钱给僧道了;置办棺椁,钱给棺材铺了;灵棚搭起来花了好多钱,用后就拆除,啥也不剩……
但是葬礼又是很大的礼仪,体现孝道,必须操办,所以才有穷人“卖身葬父”这一说,把自己卖了,也得给长辈操办像样的葬礼。
对穷人来说,活不起,更死不起,是大励朝的社会现状。
看来那位顾客家里应该是有行将就木之人,下一次葬礼或许不会太远,但他资金有限,因而才有此一问。
只是长辈还在世,就去预定下一次白事事宜,这与在老人健康时预定寿材可不同,是可以被说为“不孝”的行为。
这就是他犹豫再三、憋到红头胀脸却依然还是问出来的原因。
“可以。”白彙想明白其中缘故,便应承下来:“两宗一起,我们可以算八折,但只限于您一家;
我们的人力充足,只是寿材需要定制,如果贵府已有准备,就一切不成问题,若没有,可以在我们铺子里选用。”
“好……好!”顾客点头,因“不孝之问”产生的愧窘令他赶紧低下头去摆弄算筹,只是——“哎呀,我算到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