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屈辱地弯腰说道:“回县令大人,曹大人,若是多召集一些人手,也不是不能按时完成这件差事。”
曹安说道:“贾大人,不如再给宋主簿一个机会如何?”
贾环沉声说道:“今儿本官便给曹县丞一个面子,若一月之后你完成不了差事,本官必罢免了你,勿谓言之不预也!”
宋文低声说道:“是,下官记住了。”
宋文再不复先前之嚣张。
其实贾环完全可以不卖曹安的面子,可以执意罢免了宋文。
但是做官不是这么做的,他也不好仅凭宋文一番不敬言语便罢免了他。
这般行事如何能够服众?以后工作怕是越发难以开展。
余下众人,见刺头宋文都被新县令收拾的服服帖帖,低头服软,他们自然更加不敢造次。
更何况,新县令安排的差事,本就是宋文的差事最重,他们身上的差事,本就不难完成的。
吩咐完事情之后,贾环命众人都去做事。
县衙左右没什么事,贾环索性回去换了便装,带了墨大等四个墨家子弟,出了县衙,准备亲自体验一番平安县的风土人情。
平安县交通便利,本就是一个大县,因此县城倒是颇为繁华。
虽然没法和京城相提并论,但作为一个县城来说,可算的上是相当不错的了。
贾环如同一个没出过门的富家子一般,看到什么都十分好奇。
沿街无论看到什么商品,都要上前询问一番价格。
走了几条街,贾环对平安县县城的物价便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
平安县的物价不高,不但比京城低了许多,和一些贫困县相比,差不多也就是持平或者略高一点的程度。
贾环之所以了解其他贫困县的物价,也得益于他在翰林院看过许多奏报。
对一个繁华的县城来说,这个物价着实偏低了。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贾环大概已经猜到了。
那就是平安县城其实还算富裕,但是这里的百姓并不富裕。
绝大多数的钱,都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
而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穷的,因为穷,他们的消费便很低。
消费低,市场流通就会偏低,物价必然高不起来。
平安县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
比如说酒楼,就一二家高档酒楼,剩下的几乎全是小吃铺。
中等档次的酒楼极少。
娱乐消费也同样如此,最高档的青楼和最低档的半掩门最为热闹。
对平安县的情况做了个大概了解,贾环心里有数,买了些小玩意儿,便准备回去。
就在此时,贾环却是听到后面响起噪杂的马蹄声,还有放肆的笑声。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贾环顿时大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