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恪维知道高小雨的家境很好,在学校能被特别对待的人不多,高小雨则是班上独特的那一个,她的爸爸当时主政小城,现在应该是走向了更高的岗位。
收到信件的林恪维当时没拆,他一直对自己的现状有着异于同龄人的清醒,他的学霸称号来自全力以赴的努力,但这也让他开始对高小雨这个人开始留意起来。
在班级里,在路上,开始一触即离的目光,总带着莫名的悸动,少女温婉的目光,欲言又止的娇羞,但终止于毕业的冲刺。
直到中考结束,习惯性坐在窗前的书桌,开始有意无意地拿出了粉色的信封,里面开篇是问候与关心,并诉说着对未来的向往,记得有一句话印象很深。
“恰同学少年,同窗缘深,愿他日重逢春光里!”
少女的心思隐晦又热忱,最后是约周末在江堤偶遇,但时间已过去了半个月,林恪维想到失约的那晚女孩应在江堤徘徊良久,本以为在开学后再作回应,其实少年也一样对明媚的少女存有好感。
可是后来市一中直接将他要去了重点班,林恪维本就与同学疏离,他的离开引起了猜测,直到学校开学时校长讲话提起他,大家才知道林恪维已在市一中上学了,而同窗缘深,只是那时的良好愿望。
思路百转,再想起谭谨以及未来,林恪维面对大江东去,听着惊涛拍岸,心胸开阔,遥想公瑾当年,应与小乔恩爱,千年以往,故旧难逢。
他突然记起前一阵子看过的一段文字,缘分在哲学上被视为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结果。“天时”指的是时机,“地利”指的是环境,“人和”指的是人的心态。古人认为,只有当这三者具备时,才能有缘分。
其次,缘分在哲学上也被视为一种“偶然中的必然”。缘分不仅仅是随机相遇,而是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和可能。这种观点在佛教和道教中尤为常见,强调缘分背后有某种冥冥之中的天意、定数和机遇。
此外,缘分在哲学上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随缘”的态度。随缘是一种进取,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强求。随缘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体现了哲学上的顺应自然和灵活应对的思想。
这种态度暗合了林恪维的为人,过往的经历他明白自助者天助,他一直是反求诸己的努力,当无力改变现状只能调整自己,不让负面情绪影响现状的稳定与努力。
淡然面对结果,在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时,保持一种平和和开放的心态。
与谭谨的现状其实他也反复思量,他不知道具体谭谨会面对什么样的压力与选择,但这段关系他也作出过努力,甚至希望国考可以分配到她的家乡工作,也希望两人一起坚定面对未来不离不弃。
可是林恪维一直的清醒提醒他,这些他都没有主动权,只有做好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的努力,其他只能交给时间,虽然五年感情分开有些难以接受,但过往的生活告诉他,痛苦总会过去,执念总会平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