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愣,都有些不可置信。
即将脱口而出的见解在嘴边转了一圈又紧急被张哲撤回,他心里有些尴尬,赶忙道:“官家请讲。”
“《尚书》中有‘典’、‘谟’、‘训’、‘诰’、‘誓’、‘命’五类经文,记载的都是君王颁布的诰令、册命、君臣的谈话,帝王学习这些古代先王重要的典章文献,能够‘疏通知远’。”
“朕通读《尚书》,明白了有德则存,无德则衰。”
“夏、商、周三代,尊德而兴,败德而亡,君主治国以德,而贤能治政的关键则是‘俊乂在官’。”
“《皋陶谟》曾言‘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皇帝要能理性接受臣下的建议。”
“同时朕也明悟了,身为君主,要敬天,明德,慎罚,保民。”
赵翊不急不缓,娓娓道来。
通………通读《尚书》?
张哲惊得目瞪口呆,一时没能反应过来。
什么情况?
官家在登基之前不是一直喜好书法作画,极其厌恶读书吗?
什么时候通读过《尚书》了?
难道一直传播在外的说法都是谣言,官家只是为了掩盖锋芒?
听着赵翊对此问题的精准回答,张哲愣神,不知该作何感想。
“《尚书》中记载‘誓’文几篇,朕印象最深的是周武王的《牧誓》和夏启的《甘誓》,这两篇誓词乃帝王在战前为鼓舞士气,凝聚人心而作,朕每每读之,总会念到真宗皇帝御驾亲征,渡河入檀,亲自登城鼓舞军心,至此士气大振,一举破辽。”
虽然宋真宗畏于辽军气势而就此罢兵,在北宋战胜的情况下仍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良、绢二十万匹,但在宋朝,因为开创了与辽近百年的和平,真宗还是享有较大声誉,赵翊借《尚书》搬出宋真宗,瞬间更有信服力。
“故而在朕看来,《尚书》确为帝王必学之书。”
起居注官眼前一亮,激动的心情带着颤抖的手,一刻也不敢停歇的记录。
张哲惊讶异常,咽了口口水道:“看.....看来官家对《尚书》领悟深刻,实乃我朝之幸。”
陈茗道当真不简单,竟能教出这样的孩子。
童贯暗中称奇,他实在没想到赵翊一个小民竟然能答的这样出色。
若是官家…………
恐怕说不出这些见解吧。
张哲面色较差,他不甘心自己就以这幅形象记录在以后作为首要资料修转帝王实录的起居案卷里。
好歹也得做些补救。
脑子里回忆到刚刚官家所说的‘俊乂在官’,瞬间有了主意。
他要以任命官员需得清廉为题,这么一个千古传颂的至高点,几乎无懈可击,绝对不会出任何差错。
张哲心里这么想着,马上就开口道:“臣刚刚听闻官家所说,治理国家在于‘俊乂在官’”
“但臣以为,君主处政需得任用廉洁清白,清节至高之人,若我大宋群臣无人贪腐,皆两袖清风,则何愁国事不成。”
一旁的史官纷纷埋头苦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