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一行在雉衡山休整了三天,李辰决定该出发了。
临走前他和玉玑子请教了训练肉体的方法。玉玑子是正统的练气士,对于修炼肉身并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不过玉玑子给他提了另外一个想法,在世俗中有许多肉体强横的武林门派,他山之石也许可以攻玉啊!
经过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到了神爵元年的八月,李辰一行人终于回到了阔别半年的青木村。
闻先生还没有回来,父亲在李辰离开后忙得不亦乐乎。
李辰升爵到公乘以后,按照他的爵位给他分了七百亩的永业田,加上李沐自己原来的一百八十亩地,李家已经有地八百八十亩,这么多地靠李沐自己肯定不行。
不过好在李辰南下前送回来三十八名壮劳力,李辰在信里给老爹支招,收拢了三十多户逃难的流民,帮他们办了户籍之后,把八百多亩地分别包了出去,加上姬桓郡守帮他们家买了十几头耕牛。
等李辰回来的时候,种的四百多亩小麦已经收割,其余的地种了粟米,长势也都挺不错,丰收在望。
按照这个长势,每家每户的粮都不缺了,大家都觉得好日子就要来了。
李辰带回来的岘民,一到青木村就当着他们的面烧了他们的奴隶文书,还了他们自由民的身份。还给他们划分区域让他们可以自食其力。
本来这些岘民在路上还惴惴不安,一路向北,从原来温暖的楚地到了塞北。可李辰不仅去掉了他们奴隶的身份,又给他们提供农具,他们的孩子还可以进村塾读书。对李辰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对于这些历经苦难的岘人来说,这个地方比他们原来的岘寨强的太多了。
传说中的天堂也不过如此。他们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宽广的原野,这么好的种植环境。
他们老家为了多种点地,都要开山炸石,填土造梯田。
在这里,有牛有地,只要愿意种,只要有能力种,只要给官府按十税一的比例交了田赋,田里的收获剩下的都是自己的。那热情简直冲天了。
他们马上就在离青木村不远的地方安顿了下来,租了李沐的牛开始开荒造田。
李辰回到家还不到十天,长安来了一封函,居然是朝廷的邸报,而且是从今年二月起直到这个月的。
李辰心里暗叹:“毕竟是皇家,我这才回来,皇帝就知道了”
李辰仔细研究了这半年来的所有邸报,毕竟是皇帝送来的东西,肯定是有用意的。看完了之后,李辰对于北方的漠南草原情况有了全新的认识。
朝廷没有按照姬桓的想法设郡,而是将整个一个漠南草原设成了一个大郡:漠南郡,郡守是太子娘家的人,名叫王恪,从关系上论,是太子的亲舅舅。
朝廷在玉泉、固阳、根河、突泉设置了个军屯,从朔方军、北地军、河西军、定襄军各抽两个军共四万人驻扎在这四个地方用于屯垦,初步设定是两年一轮换。
每军设校尉一人,负责本军那五千人。这四万人直接由郡守统领。
漠南郡的郡治设在以前突失可汗的王帳所在地:龙城。因为龙城名字犯了忌讳,改了个名字叫安北城。
给安北城配备了一支四万人左右的步骑混编部队,称为漠南军,名义上总领军是太子,实际上是皇帝亲领。这样一来,漠南郡就有了一明一暗两支部队。
加上原来漠南草原上归附大夏的一百多个小部落,随时也可以抽出近两万人的骑兵部队。
从此整个大夏的就多了一个北方屏障:漠南郡。
因为有了这个漠南郡,太子天天吵嚷着要去看他舅舅。皇帝的亲妈,太子的亲奶奶窦老太后怎么舍得让唯一一个大孙子去漠南那种苦寒之地。
皇帝其实也不想让太子去那个地方,心里话:“你不就是想去看看大草原嘛!”
在这些邸报的下面,居然还有一封太子给他的信。信里大概的意思是自从上次在宣室殿见过李辰后,对李辰很是佩服。
又向皇帝要来了他的那篇鹿鸣策,仔细研读后非常喜欢。觉得他提出的那些办法非常好。
现在皇帝把整个漠南草原设置成郡,他想把鹿鸣策上的许多想法在漠南郡进行实施,也得到了皇帝地赞许和批准。他也向皇帝提出有可能的话,会和李辰多多讨教这方面的想法,皇帝也同意并大力支持。
所以这次就有一个最紧要的,就是如果漠北蛮族真的有南下的预期,他应该如何应对。
李辰看到这封信以后,仔细想了想,给太子写了封回信,先是感谢皇帝和太子殿下对自己的信任。太子若有需要,李辰将竭尽所能提供力所能及的意见。
针对太子提出的漠北蛮族是否会南下的问题,李辰建议太子殿下可以组织一些商队前去漠北草原,尽量的与漠北草原搭上关系,了解他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