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神爵皇帝刘询驾崩,时年三十六岁。但他带着微笑走的。他十五岁继位,共在位二十一年。在位期间,开疆拓土,立不世之功,五年收回漠南漠北草原,增土数百万里,几乎就是原有国土的一倍。且没有增加多少军费支出,相反最后一算账还赚了不少。
给自己的人民消弭了烦扰中原王朝几百年的草原边患,留下了一个超大的大一统帝国。虽有小过,但人无完人,他的功绩足以证明他是个了不起的皇帝。堪称大帝!
经过一众文臣讨论,因为在其之前文、景、武、高等美谥都已用过,最后论定:神爵皇帝刘询,谥号“桓”,是为夏桓帝。
上下举哀,全国缟素。新服草原部落首领也纷纷亲自来长安吊唁,并参加新皇的登基大典。
新皇刘珏在顾命大臣、大司徒桑无忌的护送之下登上了皇座,接受百官和外国使团的参拜。所有事宜结束之后,新皇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对大行皇帝的政策,不做更改,朝廷官员不做调整调动。
大家都在看皇帝的第一个人员任命。因为桓帝在世时的窦霍案,大司马霍恩赐自尽后,大司马一直无人。
很多人都盯着这个位置。没想到新皇一句话就把大家怼了回去!现在,内无反判,外无边患,有没有大司马问题不大。
皇帝的第一个任命是任命义侯李辰为中书舍人。虽然说大家早就心里有准备,还是没有想到刘珏会任命李辰来做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主要的工作就是随仕皇帝左右,参与机密,草诏拟诏。官级本身不高,但往往都是由文学资望甚重的老儒担任。他们反对的原因,就是李辰年轻。
皇帝只一句话:“朕年不过十三。”于是大家都是十分知趣的人,没人再敢拿年龄说事。毕竟今上可曾经两年监国,井井有条,大家可是交口称赞,颇有圣君之资的。
忙忙碌碌三个月之后,夏桓帝刘询下葬合陵。大家才取下孝衣,换回常服,开始准备第二天的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大朝。
临上朝前的一晚,刘珏紧张的要命,他叫来了李辰,匡承,反复的确认第二天的仪式内容,自己要说的话。
李辰也没有经验,不过好在看的书的确不少,加上匡承也是个饱学之人,将第二天的大朝推敲完毕,才去休息。
李辰被刘珏要求留在寝殿陪他。旁边众人以及李辰都力辞不允。刘珏也只能作罢,便让李辰留在宣室殿的卧房休息。
第二日一大早,天色微亮。被任命为御林郎官的李敢代领御林卫驾车骑执各色旌旗在未央宫各处肃立警戒。
礼官引导所有在京六百石以上官员按品级侯在未央宫殿门外广场。至辰时,只听礼官长声高喝“趋!”话音落下,文武百官及各外邦使节依次快步前行,文东武西分列两厢。
钟鼓声响处,新帝刘珏头戴黑色十二白玉旒冕冠,身穿黑红相间十二纹章冕服,脚蹬双尖翘头登云履,腰配太阿剑,雄赳赳,龙行虎步,进入大殿。
刘珏来到未央宫大殿龙座之上,摘下腰间宝剑放在榻旁剑架之上,一转身,看着龙座下乌泱泱的众臣,心中豪气顿生。微微一笑,轻轻坐下。
礼官高喝“拜!”
众官齐齐跪下,三呼万岁。新帝刘珏大袖一挥:“都起来吧。”几年前李辰就趁着和刘珏一起去草原的时候,教了刘珏一套强身健体的法门。
刘珏修习之后倒是颇有成效,他这一声声音嘹亮,中气十足,穿透力极强,所有人听到后都不禁暗自点头:“新帝好足的底气!”
众人高呼:“谢陛下!”
然后只见以大司徒桑无忌为首的文官肃立东首,各地封王、侯、功臣武将肃立西首。
然后一套一套的礼仪开始了;按照三公、各地诸侯王、九卿、两千石直至六百石官员分别献礼,最后是各地附庸外附敬贡,全部折腾完,居然用了一个时辰。
献礼仪式结束后,三公九卿以及二千石的高级官员进入未央宫正殿内,按照尊卑秩序入座。六百石以下的官员只能在殿外。
大司徒当众宣读了桓帝遗诏:传位太子监国刘珏为新帝,正式宣布了桓帝时代的结束,宣布新帝正式即皇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