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就是改元建制,经过三公(缺大司马)九卿(缺少府司)的讨论,新帝建元年号为初元!
发布了一系列诏令:包括大赦天下、减免赋税、册封功臣、任命官员等,主要是以稳定民心的举措。
try{ggauto();} catch(ex){}
初元帝刘珏站起身来,讲了自己的施政理念和方针。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导向,针对当前大夏的情况,再一次阐述要保证北方草原的安宁,稳固北方的边防,努力向西开拓的方针。
大朝会,又是初元皇帝第一次开大朝会,没有人会跳出来唱反调,你哪怕不同意,今天也不会说出来,至多是回去以后写个奏疏表明自己的态度,而赞成的自然会站出来表示自己和皇帝是想在一起站在一起的。
朝会结束后,皇帝赐宴于众百官,使节共饮,以尊卑次起上寿,礼毕置酒,直到夕阳西下,初元皇帝才揉着酸痛的腰回到宣室殿,召开了第一次小朝会。
参会的有大司徒桑无忌、御史大夫姬同、司隶校尉司马德怡、中常侍匡承、中书舍人李辰。
这次宣室殿主要讨论的就两件事:第一,大司马要不要设,第二,如何开拓西域、西南?
关于第一个问题,两位三公的桑无忌和姬同自然是同意的。而且也是他俩极力主张要设大司马,理由是三公是国家的常设官位。
匡承和李辰是主张暂缓,理由是现在其一没有大的战事,其二大司马主要负责兵事,现在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
最后还是小皇帝一言而决,还是暂不涉及。
其次便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西域与西南,先开拓哪里。
大司徒桑无忌站起来在舆图上一指一画说道:“要想开拓西域,必经也河西走廊,至酒泉张掖甘州肃州一带,而西南的羌戎紧挨着河西,随时可以攻略河西,所以要想沟通西域,必要先攻西南羌戎。”
司隶校尉司马德怡也表示赞同。匡承表示他不懂军事,不过从地图上看,确是羌戎卡着河西走廊的脖子,最窄的地方也仅有几十里宽窄。对方骑兵一个时辰即可杀个来回。
李辰表示反对。羌戎看起来好打,可是很多资料说那里山荒地高,普通人到那里气都喘不上来,更不要说作战了。
羌人世代生活在那里,他们的马匹也十分适应那里的生活。就连他们那里的牛都与我们中原的不同。
他举例子说列国时候最后统一中原的赢赵,一开始也是和羌戎打几十年上百年,最后还是在目前的雍州附近停了下来。因为那里实在不合适中原人作战。
李辰的想法是不一定非要和他们打,至少不用我们和他们打。羌人也分生羌熟羌,我们只许和熟羌做生意,鼓动他们去和生羌作战。我们只需偶尔提供一些兵器就可以了。把熟羌变成雇佣部队即可。
桑司徒一听,呵呵呵的笑道:“李中书,你这是把对付草原的那套又拿来对付羌戎了啊!”大家哄笑。可不是嘛,如出一辙。李辰也没有反对。
李辰承认:“我就是这么想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一开战,羌戎地界不比漠南漠北加起来小,人去少了打不赢,去的多我们就需要大量的兵员。一个兵至少要六个杂役辅助,后方还至少要几十个农民种的粮食来供养。还有牛马辎重都要补充。一旦开战,我们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土地撩荒。”
李辰对小皇帝刘珏施礼说道:“还请陛下恕罪,我要说一下孝武皇帝的事。当年孝武皇帝奋父祖二世积累,与草原作战数十年,打通西域,然我进敌退,我追敌散,我疲敌归。始终不能彻底解决草原问题。就是因为那些地方太广袤无垠,他们游牧也没有什么坛坛罐罐,说走就走。我朝有力无处使。”
听到这里,大家都纷纷点头说是。“所以我觉得能靠经济手段和外交手段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就不要靠战争。”
最后桑无忌也觉得李辰言之有理。刘珏看到这里,大家基本形成统一意见了,就问大家:“然则此事交由谁负责实施?”看大家都看着李辰,皇帝摇头道:“李卿不合适,这种小事都要他去,有一百个李卿也不够用。桑司徒,你有没有合适的人?”
桑无忌搬了半天手指,摇头道:“臣虽不善于带兵,但还算知道几个带兵之人。但此为商道,非臣所能知。”
众人也纷纷摇头没有合适的人。李辰说道:“我倒是有个人,我觉得他非常合适。臣当年去南阳,路过华阳县,华阳县令曹恪就把当地搞得不错。前面和喀颜部作战,我们把他安置在上郡做长史,陛下也是知道这个人的。此人脑子灵活,也会利用商人,加上我们还有个现成的卓氏商社,他们可以替我们出面去做这些事。一边赚钱,一边开疆拓土,岂不美哉?”
(第六十五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