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看皇帝不好意思的样子,莞尔一笑道:“这招抚羌人的提议,原先就是我提出的,现在遇到问题,我去处理也是责无旁贷!”
随后四人又就具体执行细节进行了一番讨论,直至日暮方散。
数日后,皇帝刘珏正式下旨,派遣李辰作为钦差前往羌地全权处理此事,同时命河西四郡市贾司曹恪全力配合。
临出发前一日,皇帝带着李敢贺图又来到李辰家里。李辰非常自觉的安排厨娘去做几个拿手菜,招待大家。
虽然这是这么多年兄弟四个头一次聚全了,可是除了李辰,谁有那个胆子敢跟皇帝称兄道弟呢。
……
西海高原,是一片位于大夏西北部的广袤土地。
这里的天空,似乎比其他地方更加接近地面,湛蓝而深邃,仿佛能够洗涤人的心灵。
阳光在这里显得格外明媚,照耀着大地,也温暖着每一个踏上这片土地的旅人。
高原上的山脉,如同大地的脊梁,巍峨而壮观。昆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等著名山脉,构成了高原的骨架,它们的雪峰常年积雪,如同戴着白色帽子的巨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山脉之间,是广阔的草原和湖泊,它们如同高原的血脉,滋养着这里的生灵。西海湖,是西海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湖水碧波荡漾,湖畔水草丰美。而湖中的湟鱼,更是高原上的一大奇观,它们在特定的时节洄游产卵,场面壮观,多到用篮子就能扑捉。
高原上的草原,是牧民的家园。这里的草原不同于漠北的草原,它们更加高远和辽阔,草甸上点缀着五彩斑斓的野花,牛羊成群,牧歌悠扬。
西海高原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宝库,也是民族文化的熔炉。这里居住着羌族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部落,他们拥有共同的语言、不同的服饰和不尽相同的风俗习惯。
高原的气候多变,一日之内,四季之景。早晨可能是寒风凛冽,中午则阳光普照,到了傍晚,又可能飘起雪花。
李辰一行人没有直接去河西四郡,而是绕了个道直接去了湟中。
湟中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丝绸之路西海道的重要节点,也是沟通中原与西部边地的重要支点,是几个羌族的聚居地。
湟中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列国以前,这里是羌人世居之地。孝武帝时期,湟中地区被纳入大夏朝的统治范围,设置了护羌校尉等机构,现在的皇帝刘珏设置在张掖郡的市贾司,也在这片地方设置了许多市贾司来管理当地的羌人事务。
李辰他们之所以要直接来这里,就是想直接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生民情。
结果刚到湟水边上,居然就看到了羌人之间爆发部落战争。两支人数不多的羌人不知因何原因打了起来。
作战双方两边也就几十人不到百人的样子,可是下手那是真的狠。地上七零八落躺着十数具尸体和伤兵。
李辰这边是以商队的样子出现的,此次连着押车武士也是近五百人的队伍。
这样一支大的队伍出现在战场,作战双方自然都发现了,悚然一惊。
双方不约而同停了刀兵分立两边。在没有搞清楚李辰这支队伍是敌是友前,他们可不愿节外生枝。
李辰看战场上势头不对,对着旁边的小伙子卓兴说道:“把咱商队的旗子挂出去!”自然还是卓李记的幡旗。卓兴是卓义的嫡孙。
卓义老了,便想着让孙子卓兴跟着李辰出来历练一下。卓氏这些年虽然大头都交到了皇帝的内帑,但还是跟着李辰多赚了不少钱。毕竟是背后隐隐约约有那么点皇商的意思在里面。大夏境内基本上敢刁难卓氏的人已经极少了。
对面作战双方看到是一家大商会,其中一方已经占得上风,虽然不愿,却也只能暂时退去。
原来这是羌塘的规矩,他们这里地处高原,商会一年也来不了几次,每次来都能给他们带来生活必需的物资,茶叶、瓷器、铁器,布匹。
大夏朝以前一直对草原实行铁器禁运,却从不对湟中高原禁运的原因就是草原会打铁,湟中不会。
那支几乎就在溃败边缘的羌人,因为卓氏商队的出现而侥幸活了下来。自然对商队感激涕零。
一边派人将商队引领回自己的部落,一边留下人,唱着歌儿,收殓战死族人的尸体。
卓兴看李辰露出奇怪表情,知道是因为什么,就解释道:“因为羌人生活非常苦,所以他们从来不认为死亡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他们一致认为战死是回归祖神最好的方式,是解脱。所以他们每次保卫部落时作战都悍不畏死,就是这个原因。”
(求收藏,求推荐票,飞花谢谢啦!)
(第七十四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