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还不算正式拜师,张老二带了两刀肉,徐氏特意给儿子做了身新衣,打扮的干干净净的,藏青色的衣服显得小孩儿很精神,徐氏抻了抻衣服满意的很。
张平安坐在自家驴车上晃晃悠悠一会儿就到了,罗夫子家也是青砖瓦房,院子里还有棵柿子树,现在柿子结的正好。整个院子打理的井井有条,种了不少花草。
开门的是位老伯,招呼父子二人坐下后就去通传了。
不一会儿,罗夫子来到堂屋,张平安看着这位夫子起码也有五十多了,跟自家爷爷差不多大,头花花白,穿着身长衫,身上有一股读书人的气质,斯斯文文,说话不紧不慢,很得体。
“令郎今年多大了,这看着还不到七岁吧?”罗夫子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问道。
“罗夫子,小儿今年五岁了,七月刚过的五岁生辰”,张老二堆起笑回道。
“哦?那缘何这么早送来读书,一般农家小子都是七八岁开蒙,十岁的都有,太小了恐怕坐不住啊,”罗夫子慢条斯理问道。
“不瞒您说,我也觉着孩子小了点儿,但是我这儿子打小就聪敏,半岁就会说话了,平时也懂事,不是调皮的孩子,我们做爹娘的怕耽误了他,所以想早点送过来入学”,张老二老老实实道。
“这样,我念几句三字经,看孩子能不能跟的上,能记住的话就留下来,要是没点儿悟性的话就过两年送来也不迟,太小入学孩子也受罪”,罗夫子想了想说道。
“成成,您说的是,听您的”,张老二点头应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罗夫子读的很慢,读完以后看着张平安的眼睛问道:“记住多少了?记住了的背出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教之……最后一句我不记得了”,张平安歪头背到,没有全背出来,第一次见面,这样应该够了。
“不错,不错,记性可以”,罗夫子捋捋胡子笑着说道:“现在还在放假,中秋过了才开课,你们可以先回去准备入学的东西,等中秋节过了再过来入学,书本我有自己眷抄的,暂时不用买,笔墨纸砚却是少不了,束修一年二两银子,饭食可以自己带也可以在学堂吃,学堂吃的话每月200文。”
“成,我下次赶集就带孩子去买,夫子,我们住的近,到时候我让他姐姐送饭过来”。张老二笑着回道,自觉办成了一件大事。
父子俩回到张家村儿的时候还早,在村口碰到了金宝,金宝跟着爬到驴车上,道:“平安,你早上干什么去了,找你你都不在。”
“我和我爹去拜师啦,我要读书了”!
“啊?!那以后你都不在家了吗,我怎么办啊?”说着说着还哭了起来“呜呜呜平安…”
张平安:我只是去读个书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