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面而来的赵于海,见到一员青年将官独自杀来,神色平淡如旧,眼神深邃而淡漠,视熬凡如无物。
赵老将军久经沙场,方才秦军散步在两侧军帐的一幕,他自然早已清晰洞察,在这个当口,眼前这员小将敢于正面堵截,无非想凭借一己之力,延缓己方进军速度,好让躲在帐中的秦卒发挥奇效。
至于两侧军营中都有什么邪门歪道的妖法,那不是他赵于海该操心的事儿。
冲锋之势,有进无退,陷阵之志,有死无生!
但凡骑军冲锋,除非有极特殊安排,否则当一往无前,透杀敌军军阵而返,如果在此时回还,骑卒们窝在一起,优势全无,反而中计。
面对不可知的危险,赵于海唯一的补救之法,便是要求全军骑卒缩小阵型,由八人一行变为五人一行,尽量拉开与两侧军帐的距离,这样可以将秦军营帐中的神秘杀招对军队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那边,敖凡及近赵于海,他纵身跳跃,当头劈出势大力沉的凶悍一刀。
境界之差犹如天堑,不可填补。
熬凡势大力沉的一刀,结果被对面老辣沉稳的赵于海轻描淡写抬起左臂一挥,就随意挥开了狼刀刀锋,而后,其手中龙胆亮银枪枪尖亮起一点星芒,赵于海提枪虚点,星芒暴射而出。
敖凡在半空中无法借力躲避,立刻中了招,整个人被星芒从中间劈开,分成两半,鲜血、脑浆和脏腑在半空中倾洒如瀑,尸体落地,又被后续骑卒踏成了肉沫。
螳臂当车,熬凡对汉军冲锋的势头,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其实,熬凡知道,这是有死无生的任务。
可奈何三尺微命,终没能再造乾坤。
赵于海白袍白马,突然提起长枪,枪尖倾斜,指向天空,大喝道,“只管冲锋,莫理其他,杀!”
汉军骑卒心有灵犀地齐齐举起长枪,骑兵们再次提速。
轰隆隆!轰隆隆!
就在赵于海即将率领前军抵达秦军中军大帐时,一阵剧烈的爆炸之声,从两侧营帐内轰然传出。
一道道火线,‘擅自’越过了军帐与骑卒中间的那道‘警戒线’,直接燎到了汉军骑卒身上,烧着的毡垫实木,不讲道理地向五路汉卒砸来。
率先进入秦营的先头骑卒,顿时陷入汪洋火海之中。
一时间,惨叫哀嚎,不绝于耳。
以半军之营帐,伏硝石引火之物,若遇敌袭,骤起开关,与敌人共赴黄泉。
敖非此计,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