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院士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小词,你说的远程操控设备和应急预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但在实际的危机中,往往伴随着各种突发状况,设备可能失灵,预案可能无法应对。有时候,人的判断和直接行动可能是最有效的。”
秦词接着说道,“年院士,我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盲目牺牲。”
“我们可以在平时加强训练,提高科研人员在危险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应对能力。同时,加大对防护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投入,就像我这次穿的防护服,如果能普及开来,大家在危险面前就有了更多的保障,而不是只能寄希望于牺牲少数人来保全多数人。”
邓院士轻轻点头,“小词,你提到的防护设备研发确实是个关键。但在最危急的时刻,当所有的防护和预案都失效时,我们又该如何抉择?”
秦词坚定地看着两位院士,“即使到了那个时候,我也认为我们应该一起面对,集思广益。”
“也许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而不是某一个人独自走向死亡。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无论是在科研领域还是在整个社会体系中。”
病房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三位科研者都在心中思索着关于生命、责任与牺牲的深刻内涵。
邓院士轻轻拍了拍年院士的肩膀,“老伙计,小词说得没错。我们以后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确实应该更加谨慎,不能只凭一腔热血。”
年院士叹了口气,“也许是我太冲动了。这次多亏了小词,不然我这条老命可就真的没了。”
秦词笑了笑,“这也是您福大命大。而且我相信,经过这次的事情,我们对于核安全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改进措施。”
然后老少三人继续围绕着核泄漏事故、科研责任与生命价值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从核泄漏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长期影响,到如何在科研过程中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从个人在面对危机时的道德抉择,到整个科研团队乃至社会在应对重大灾难时应有的协作与应急机制。
在交流中,秦词深刻感受到了两位院士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也让他们对自己的观点有了新的认识。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病房里的氛围也从最初的凝重变得轻松而充满希望。
随着天色渐暗,秦词起身告别。“年院士,邓院士,你们好好休息。”
年院士微笑着点头,“小词,谢谢你。今天的谈话让我受益匪浅。”
邓院士也说道,“小词,以后有机会多来聊聊。你的想法很新颖,对我们这些老家伙是很有启发的。”
秦词笑着答应了,然后走出病房,轻轻关上了门。
走廊里的灯光洒在她身上,她的脚步变得更加坚定。
这次的经历,无论是在实验室中的生死救援,还是在病房里的深度交流,都让她对未来的科研道路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秦词深知,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不仅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更要有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而她,将带着这份信念,继续前行,为解决诸多科学难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