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局斩杀太子,起兵造反!

第173章 袭扰不断

不得不说这些亲卫不愧是高英祥的亲卫部队,确实对得起高英祥平日里给他们的最好的待遇,做到了给高英祥陪葬。

田单也是很敬佩这些人的,当然,敬佩归敬佩,但是丝毫不影响他让人放箭射杀这群亲卫,毕竟只有死了的敌人才是好敌人。

这群亲卫也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他们本就是抱着必死无疑的决心发动了决死冲锋,在田单的箭雨覆盖下,很快这300亲卫就全军覆没,被神臂弓射成了刺猬。

“马上传令下去,这高英祥的首级就不斩下了吧,就给他一副好的棺木,好生安葬了吧,至于这些亲卫,都厚葬了吧。”

“是!”

很快田单这边马上就开始迎接主力骑兵,这些主力骑兵队开始押送着多达20多万的俘虏直奔南武关而来。

半路就遇到了田单,田单直接让大军押送俘虏回去暂且不提,另一面,张辰这边针对联军的追击方案也已经出来了。

全部骑兵一起出动,30万轻骑兵的作用就是迟滞骚扰敌军的行军速度,甚至张辰特意下令,分出20万轻骑兵主要骚扰三个皇子以及李龙亮的大部队。

因为对于张辰来说,李志成黄超加一起也没有这边的这100多万部队威胁巨大,很简单这边的这100多万大军可都是装备甲胄的。

古代士兵是否穿戴甲胄这影响太大了,镇北军敢用10万武卒迎战李志成的百万饥民兵,但是对抗这种披甲士兵,最多只能打30万顶天了,这就是甲胄的意义。

20万轻骑兵外加8万重骑兵再加上韩信白率领的大队步兵主力在后面吊着对方,骑兵的机动能力是优于步兵的,尤其是这种多达百万规模的步兵大军,行军速度肯定快不起来。

古代行军作战步兵一天的行军速度30到40里就已经是极限了,毕竟有大量的后勤辎重还有甲胄等负重的,所以很慢。

哪怕的行军时候不穿戴甲胄,也需要把甲胄放到专门的车上,将军会派遣大量的骑兵四处打探侦查敌情,防止敌袭。

毕竟这甲胄重量不是闹着玩的,铁甲动不动一身就是几十斤,就算是皮甲也有30多斤左右的重量,棉铁复合甲能成为前世的华夏甲胄后期主流,一方面是成本,另一方面是机动性和性能之间的平衡。

而骑兵,尤其是轻骑兵的赶路速度,那是很惊人的。一般平均来说一天骑兵的赶路速度也有100里左右,如果是更节约马力的话, 一天也能跑80里。

行军里程足足是步兵的二倍,镇北军的胸甲轻骑兵是一人三马的标配,这赶路速度简直堪称惊人。

所以追杀敌人的步兵简直轻而易举。

张辰的20万轻骑兵不间断的用骑弓组成箭雨对几个皇子藩王的大军展开弓弩漫射,打完就跑,也不确定战果。

这可是整整20万轻骑兵呢,而且这些大军前方还有多达8万的重骑兵等待着他们呢,这些重骑兵一人五马的配置,其中一匹马是骑兵本人,还有两匹马携带着甲胄和补给,还有一匹马是给辅兵骑乘的,最后那匹马准备换乘冲锋的时候用。

毕竟重骑兵的甲胄很称重,穿戴甲胄后想上马下马必须有辅兵帮助,这些辅兵就是负责照顾马匹以及帮助重骑兵穿戴甲胄和上下马的。紧急时候还能客串下轻骑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关于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江临穿越大明,获得了快递盲盒系统。系统每天都会给他送来一个未来的快递盲盒。有太阳能发电板?有土豆、玉米、地瓜的种子……
吃藕男
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
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
关于四合院:吃亏是福,导致儿孙满堂:非同人年代文种田文老六另类的叙述风格,42年开局,51年入驻四合院,65年大戏开锣,一个全新的四合院故事,一场跨越世纪的春秋家国梦。——永不磨损?无法升级——鳏寡孤独搭台,四邻八舍唱戏。生、旦、净、末、丑,酸、甜、苦、辣、咸。小市民的人生五味,浓缩在一座座四合院的万家灯火中。
捉笔人
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
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
关于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穿越隋末大业十三年,林元正成为林家小家主,乱世枭雄?瓜分天下?不,先跑路求生存,举家搬迁,不跑会死的那种。练武,只为醉卧美人膝,学医,只为保命养生,点科技树,只为摆烂当纨绔家主。这皇帝怎么回事,怎么总要我当官,位极人臣?加官进爵?我通通不要,那会阻挡我滋润的生活。林元正只想在这乱世之中独善其身,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影鸿客
少年安王
少年安王
关于少年安王:看这位少年王爷在在这皇城之上会发生什么事情。是刀光血影还是王权争斗。这位王爷是爱恨情仇相伴还是孤独一生。
幽冥启赋
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
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
关于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历史脑洞+皇帝+爆笑+短视频+直播+系统+轻松)莫问离偶然安装了一个奇妙的应用程序,每次刷视频都能意外地将内容直播到古代各朝各代!当莫问离刷到——朱熹严肃叹道:礼崩乐坏啊,连奶茶勾兑料也成了民间美味?!刷到——秦始皇惊呼:千里之外一炮灭敌,后世竟如此威武?而每当新的视频播放,古人们无不惊骇震撼,甚至动员全朝堂响应,意欲出征一探究竟。随着古人们对现代的不断窥视,他们的
爱吃麻婆豆腐的苏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