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搅屎棍

第353章 壕镜

盖伦大帆船虽然也有其优越性,但海战最终还是靠的火炮,只要火炮威力足够大,打的足够远,战船的劣势就会被弥补。

以目前大明的造船水准和工匠储备,想复刻出盖伦帆船无疑是有相当难度的。

但火炮就不同了,这玩意儿不需要完备的船厂设施,火炮构造也并不复杂。

按照张世康对这个时代工业水平的了解,无非就是铜、铁、锡等各种常见金属的融合,说白了就是通过合金工艺,提高火炮的韧性和性能。

大明只以万历年间流入朝廷的旧式弗朗机炮,就能研制出十几个变种弗朗机炮。

荷兰的最新式火炮只要搞回去,假以时日,复刻出来应该还是不难的。

“不过,本帅的水师船队,貌似还缺一艘像样点的旗舰呀!”

张世康趁热打铁道,同时眼神看向不远处的大号福船,不言自明。

以郑芝龙的精明,哪里看不出来张世康是看上了一号福船,这种最大号的福船就是在郑家水师的好几支舰队里,也都是当作旗舰使用的。

郑芝龙只觉得嘴唇干巴巴的。

“大帅,打造一号福船费工费力,造价成本可不低,就是我郑家也仅有十几艘。”郑芝龙略有些为难的道。

“这个不用你送,朝廷出银子的!”张世康强调,然后还以十分期许的眼神。

“下官知道大帅不缺银子,其实大帅不必大费周折弄水师的,大明海域有下官在,绝不会出任何问题。”郑芝龙说出了当时郑芝彪说过的话。

可是银子都特么被你们赚走了。

你们一个个搞走私,现在跟老子说有你郑家水师在,就怎么怎么样,骗鬼呢。

你郑家吃肉,之前的东林党官员们喝汤,在野的士绅们舔个碗。

合着到了朝廷这儿,特么的,就闻个味儿!

“你咋这么抠门?你的是你的,本帅身为陛下亲封的兵马元帅,怎么能连一支舰队都不能有?”张世康不爽的瞪了一眼郑芝龙道。

你家的爵位还要不要了?

见张世康面色开始不高兴,郑芝龙终究还是服了软。

张世康得寸进尺,表示并不嫌弃郑家水师里的旧船,最终搞到了一艘现役一号福船。

不过郑芝龙的报价,竟然高达三十六万两,只包括一号福船本身和随船火炮、火铳等,并不包括一应的水手、炮手和船工。

张世康倒也不怕这老小子坐地起价,除非他不想要大明的爵位了。

薅羊毛一时爽,一直薅羊毛一直爽。

他以大元帅之尊,光临郑芝龙的寒舍,自然是不能白来的。

郑家或许水师厉害,但在大明这一亩三分地,张世康是完全有把握通过陆军,将郑家赶出大明的。

光是这份威胁,郑芝龙就不敢轻易得罪,除非他搬家。

拿到大明水师的旗舰之后,张世康心情很不错,便又问道:

“据我所知,咱们大明的壕镜,一直被一伙儿小弗朗机人占据着。

那群死皮赖脸的家伙,你应当知道吧?”

pS:小弗朗机,即葡萄牙,又称水果牙\/调皮。

大弗朗机,即西班牙,又称板鸭。

红毛夷,即荷兰国。

壕镜,即澳门。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关于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李彻穿越大庆王朝,成为皇帝最不受宠的皇子。太子诬陷他,皇帝冷眼旁观,堂堂皇子被逼的当众撞柱自杀!天崩开局,又被封到关外东北,李彻却丝毫不慌。他人眼中的苦寒贫瘠之地,其实富含各种矿产资源,拥有全国最优质黑土地和养马地。东北寒冷?无法耕种?我一季的收获,够大庆全国吃上三年的!东北偏僻?难以发展?煤炭、炼铁厂、水泥路、火药厂......我奉国的科技领先你们几百年!东北
橡皮泥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关于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穿越后,遇到被调戏过的林冲娘子,人家正迟疑要不要自尽,但不认识她的高衙内扭头就走:这妞怎么不整容就出来吓人。林冲野猪林即将遇害,高衙内跑出来尴尬解释不好意思,害错人了。年轻美貌的李清照,坐于汴河边,思索最后一句画龙点睛词为难时,小高衙内哼着小调路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惊为天人……平日里狗仗人势的泼皮无赖官宦子弟们,被整的怀疑人生,无奈惧于大奸贼高太尉权威敢怒
青冥宝宝
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
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
关于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曹刘莫名身穿三国时代,迷茫困惑悲痛复仇转变坚定,在这历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寻找着回家的路!
翊扬天下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关于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这是一本遵循唯物史观、以正史和相关史料为基础的小说,非无脑吹)一块宇宙时空碎片,让李缘拥有了穿越过去时空的能力。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华夏大世、也为了不让历史上的那些遗憾发生,他直接去往了大一统开端的秦国,去见了那位刚亲政的始皇。李缘:我是来帮你开创万世皇朝的!始皇:寡人有自信,不需要帮!可见到原本大秦那二世而亡的命运后,嬴政改口了。先生,可否教我改变历史?我就是为此而
最后一个修仙者
凛冬长夜
凛冬长夜
关于凛冬长夜:一名现代的社畜,死后穿越到明末一名普通百姓的身上,他是接受命运,成为满清治下的顺民,安稳活到老,还是竖起旗帜,驱除鞑虏,恢复华夏文明,甚至让华夏文明再次伫立在世界之巅。
柿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