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静也许想成为彪炳千秋、能征惯战的一位君王。但长年累月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不仅造成成千上万将士伤亡。而且对其治理下的周王朝,也正在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虽然姬静发起的战事,还称不上劳民伤财。但每一次战事,都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这样的代价,不会对王族、贵族伤筋动骨。而对普通百姓来说,各方面的伤害是最直接的。
姬静以举国之力抵御外敌,无可厚非。但在对待不可能反叛的诸侯国,尤其是姬姓、近亲诸侯国方面,其干涉程度却是愈演愈烈。公元前807年,也就是姬静继位的第二十一年,那个没能成为鲁国国君的姬括,其儿子伯御带领追随者,杀死了姬戏。
很显然,伯御隐忍了十年,杀死了仇人、叔叔姬戏。这正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姬戏当了十年鲁国国君,死后谥号为懿,姬戏就是鲁懿公。伯御当上了鲁国国君,实现了父亲的夙愿。
得到消息的姬静大怒,非要出兵鲁国不可。在大臣们的劝说下,这才忍了下来。但周王有一个特权,就是认可诸侯国国君的资格。伯御杀死了姬静喜欢的鲁国国君姬戏,自己取而代之。姬静本打算出兵攻打伯御,怎么可能承认他的合法、正当性呢。
可这位周王丝毫不会去想,他亲手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
经过多年战争,西周竟然出现了“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的局面。这让姬静大喜过望,他不但不承认伯御为合法的鲁国国君,而且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将来予以消灭。对其他违逆自己的大臣,姬静也一反继位之初的宽宏大量,开始用极刑处死违逆者。
尽管后世有史学家,把姬静继位后取得的成绩称为“宣王中兴”,因为姬静死后的谥号为“宣”,姬静就是周宣王。姬静收服四方,开疆拓土,看得见摸得着。但也有史学家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中兴。这可能与西周灭亡在其子姬宫湦手里,有很大的关系。
“国人暴动”发生后,姬胡逃到了彘地。因血缘关系,加上立国以来,晋国与周王室关系一直很密切。所以在汾水避难的“汾王”姬胡,一度前往晋国居住。这时的晋国国君,是晋靖侯。
晋靖侯之后,晋僖侯、晋献侯相继统治晋国。
因为姬静征战的需要,晋献侯经常率领晋国大军,随同姬静一起讨伐西戎、北狄等反叛势力。对晋献侯的表现,姬静非常满意。晋国也借着周王室这面大旗,名正言顺地发展、壮大起来。
晋献侯去世后,他的儿子姬费王继位。
在这一时期,西周另一个封国晋国,在国君姬费王的带领下,国力日益强大。和南方的楚国一样,晋国也是四处扩张,不断兼并周围的部落、方国。对近在咫尺的霍国,也虎视眈眈。
姬费王是晋国第九任国君,继位后,对父亲实行的政策、措施,有利于晋国发展的就继续执行。不利于晋国发展的就革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