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周朝两个时期,即西周和东周,俨然是两个朝代。西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周王的权力和地位,不但高高在上,而且至高无上。周王发布的征伐、征讨王命,治下的诸侯国尤其是姬姓诸侯国,哪个国君也不敢怠慢,更不敢敷衍了事、阳奉阴违。
西周中期以后,周王的权力和地位逐渐降低。而诸侯国国君的权力和地位,则在不断提高。直至西周末期,越来越多的诸侯国,与周王室离心离德。国君们的心思,一方面想如何保护自己的君位。另一方面总想着以武力为手段,蚕食、兼并别国的土地。
西周初期,出现了“成康之治”;西周末期,出现了短暂的“宣王中兴”。但犬戎之祸,平王迁都,存在了二百七十五年的西周,已经走入了历史。事实上,周平王是东周的开国之君。
周平王之所以能在洛邑继承大统,与很多姬姓诸侯国,如郑国、晋国、卫国、虢国等,还有秦国等国君的支持分不开。
这些支持周平王的国君,绝不是在做赔本买卖。周平王利用到手的君权,赐给这些诸侯国国君土地,或者爵位。但这些诸侯国国君,哪一个是知足者常乐?都是利欲熏心、贪得无厌之人。
战乱、战争等冲突,在相邻的诸侯国之间展开;各种形式的权力斗争,在诸侯国内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了土地、资源和人口,很多将士战死沙场。为了权力,不少君臣死于非命。
公元前770年,晋国、郑国、秦国等诸侯国国君,护送周平王到洛邑继位,成为东周第一任周王。周平王的屁股还没有坐热,那个为击退犬戎、迁都洛邑立下汗马功劳的郑国,立即开启战端。
郑国的开国之君姬友,被称为郑桓公。眼看着犬戎穷凶极恶,烧杀抢劫;很多诸侯国又因为烽火戏诸侯,而不去镐京勤王。姬友义无反顾,率领郑国人马赶赴镐京,保护镐京和周幽王。
但犬戎骁勇善战,中原人不是犬戎的对手。在骊山脚下,周幽王和郑桓公等文武大臣,还有很多士兵被犬戎杀死。姬友的儿子姬掘突,被称为郑武公。郑武公与秦国、卫国、晋国组成联军,一起攻打犬戎。已经把镐京抢劫一空的犬戎人,携带财物西归。
姬友最初受封的地方,在郑这个地方,所以称为郑国。姬友当了三十五年国君,却为了保护周幽王被杀死,妥妥的为国捐躯。父亲力战而死,论功行赏,只能体现在子孙后代身上了。
周平王不但封郑武公为卿士,而且把很多土地封赠给他。早已经在这一带安家落户的郐国和虢国,很快进入了郑武公的眼帘。他先后以不正当手段,攻灭了郐国和虢国。欲壑难填的郑武公,胃口大得很。吃掉郐国和虢国以后,又看上了邻国胡国。
为了掩人耳目,郑武公先把女儿嫁给胡国国君。大臣关其思不明就里,竟然说破了郑武公要攻打胡国的心事,结果被杀死。
搬家到中原地区的郑国,就是这样的三板斧:第一,用欺骗手段灭亡郐国;利用周平王巡视的机会,灭掉虢国。第三,通过姻亲关系,先麻痹胡国国君,然后趁其不备攻打胡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