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y{ggauto();} catch(ex){}
前世也曾看过众多的穿越小说,有穿成文官的,有穿成皇子的,最多的是穿成武将的,这些人在崇祯时代都想逆势改变天下格局,现在看来简直是痴心妄想,颇为可笑。
坐在大明皇帝这个位置上,遍布天下的耳目会将各地的一举一动汇报上来,哪一个重要的人物,他近期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异动,不用皇帝自己说话就有一堆人赶着报上来。皇帝只要不是傻子,很快就能采取行动,马上就会将这股势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些人基本没人可以成事。
作为一个武将,你想独自解决自己的供给,想独自拥兵数万?
那是不可能的,只要你在内地,在你的精锐兵力超过3000这个数字的时候,就被一堆人给汇报上去了。
这些人有谁呢?
至少三个和你有竞争关系的同僚。
最有可能的是当地的巡按御史,他虽然品级只有七品,可是却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全省二把手。
这个人专职就是来找茬的,他的任期只有一年时间,可是考核他的标准就是看他找茬找了多少,而他精通找茬,又与地方牵连甚少,官场经验还少,是一个有着最大冲劲的官场新人。他就靠着你给他刷政绩,在处理这些事务时最为激进,像那东阳许都,本来可以不反,本来可以成为大明皇帝手里的一把锋利的刀,就是被浙江巡按御史左光先给逼上了绝路。
除了巡按御史来找你的麻烦,省内的按察司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来找你的麻烦。
这样重重监视之下,可以说天下无死角,在中原内地不存在对皇权的威胁性因素,你即便是很有能力,十分的有军事才华那也只能乖乖地猫着,乖乖地看那些文官的脸色。即便是左良玉、贺人龙这样的彭越、英布型人物,也不敢太过出格,只是在皇帝的底线边缘来回横跳罢了。
所以,万历朝以来,朝廷的威胁性因素全部都出在边疆地区,全部都是逃脱了这个复杂监控的边疆的某个犄角旮旯里出了问题。
宁夏是这样,倭寇是这样,播州是这样,东虏也是这样。
这个严密的监控、制衡体系给了皇帝绝对的安全感,最大化地满足了他们的控制欲,即便是魏忠贤这样权势滔天的宦官,皇帝也可以几句话将其打倒。
但这套体系的维持成本也是高的怕人,效率浪费也十分惊人,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梗阻不断,皇帝想用它来完成大业,做成大事,那是异常困难。因为,每一个做事的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强力掣肘,使得当事人事倍而功半。
这次孙传庭出任前线统帅的经历就是最明显的证据,说起来他是最高统帅,可几个县令就敢不听他的命令,朝野间无数人都可以对他的决策说三道四,这一个多月来他被弹劾多少次了?
不敢数,二三十次总有了吧!
这还是皇帝强力支持下的情况。
而原身就是不愿意放弃这种绝对的控制权,一定要保持原来的管理模式,这使他在执政17年,连续大败之后依然大权在握,可这个模式的维持成本实在太高太高,于是系统就直接崩溃了。
现在自己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个逐步打破原来体系建立新模式的开创性工作,等这三大敌人都解决了之后,这大明朝估计已经变得现在的人们认都认不出来了。
那时候,恐怕一轮新的削藩、集权行动就要重新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