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出兵讨伐蒙古和高丽王朝的消息如疾风般迅速传至宋国,朝堂上下顿时一片哗然。
在临安城的金銮殿内,官家赵昀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下方的文武百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宰相郑清之率先出列,拱手奏道:“陛下,金国此次北伐,兵强马壮且准备充分,若其真能荡平漠北,势力必将大增,恐对我大宋构成更大威胁。”
赵昀微微皱眉,问道:“依卿之见,我大宋当如何应对?”
枢密使杜范上前一步,禀道:“陛下,金国此举虽来势汹汹,但蒙古亦非善类,二者相争,必有损耗。
我大宋可暂作壁上观,暗中观察局势变化。同时,加强边境防御,整军备战,以防金国得胜后,觊觎我大宋疆土。”
这时,一位年轻的将领站了出来,正是殿前司指挥使孟珙。
孟珙目光炯炯,说道:“陛下,金国与蒙古、高丽交战,正是我大宋收复失地的良机。若能此时出兵北上,与金国形成夹击之势,或可趁机夺回昔日沦陷的州县。”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孟珙,认为应抓住机会,收复失地;另一派则担忧金国实力强大,贸然出兵会引火烧身。
赵昀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如今局势复杂,切不可贸然行事。先按杜爱卿所言,加强边境防御,密切关注金、蒙战事。至于出兵北伐一事,需从长计议。”
众臣齐呼:“陛下圣明!”
然而,临安城的平静之下,已悄然涌起一股紧张的暗流,大宋朝廷正密切注视着北方局势的风云变幻,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抉择,已悄然摆在眼前。
孟珙望着朝堂上众臣争论不休,最终皇帝还是选择了保守的观望策略,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愤懑。
孟珙深知这是大宋收复失地的绝佳时机,可朝廷却如此优柔寡断,白白错失良机。
孟珙在心中暗自叹息:“陛下啊陛下,如此大好时机,若不果断出击,更待何时?难道要一直偏安一隅,看着国土沦陷而无所作为吗?”
孟珙回想起自己多年征战,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收复失地,重振大宋雄风。
如今机会就在眼前,却因朝堂的怯懦和犹豫而无法付诸行动。孟珙握紧了拳头,牙关紧咬,眼中燃烧着不甘的怒火。
“那些只知在朝堂上空谈的大臣,怎能理解战场的形势和战机的重要!”孟珙愤愤地想,“他们只知自保,却不顾国家的荣辱和百姓的期望。”
但孟珙也明白,自己身为臣子,只能服从皇命。
可这股愤懑却在他心中久久无法消散,孟珙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大宋收复失地,哪怕前路艰难险阻,也绝不退缩。
不过其实大宋就算北上也没有什么机会,孟珙不知道,金国在南阳方向和淮北方向还有6个军中央军没有动,还有十几万地方军,这些部队不是宋国那些拉胯的军队能够啃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