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麦冬没有忽悠大家。
如果有新片拍摄,他确实准备继续带着这帮师兄师姐。
原因一他已经说过了,《雇佣人生》虽是短片,一切却都是按照正规剧组的配置来的,这群新手固然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11天磨合,他们之间的沟通效率显着提升。
对一个剧组来说,剧组幕后能不能尽快领会导演意图,非常重要。
单只是这点,林麦冬就不会轻易放弃他们。
更别说,他和他们之间还有师兄(姐)弟的关系,感情和立场上天然亲近,对林麦冬这样普通家庭出身,人脉资源一穷二白的人来说,师兄师姐,是他最有把握拉拢,也最适合作为他以后班底的群体。
最后,则是学校。
林麦冬很清楚,他现在最大的倚仗不是王虹卫,不是郑教授,甚至不是任何他努力想要经营出的关系。
他最有利的身份,就是北电的学生!
这是一个不显山露水,但其实很大的人脉和资源平台,北电建校几十年,每年一批学生毕业,谁也说不清这个社会,这个体制,有多少从北电出来的人。
尤其影视行业。
从制片厂一个普通的洗印师傅,到x宣部高居庙堂的领导……北电烙印无处不在,只要他不作妖,只要学校愿意,可以帮他解决数不尽的麻烦和困难。
但学校显然不可能无止尽帮助某个学生,那不现实,想要维持学校的帮助,就得像做生意一样,懂得资源交换,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利益绑定。
林麦冬目前能拿出来的东西不多,拍电影,就是他最有力的筹码。
这里指的不是北电有多期待他拍的电影,能给学校带来什么正向收益,而是指,只要他有“才华”,只要他能继续拍电影,只要他还愿意使用学校的学生,就能在这影视产业的冬天,政策的冬天,替学校解决一大批就业问题。
96年,处在节点时间的年份,不仅电影市场化改革方兴未艾,还有78年会议公布的一系列改革决议,其中一项悬在头顶十多年,终于落了下来。
今年开始,正式取消大学生统一分配制度!
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上次异想天开一样的实践课题提议,或许可以再提交一次,让学校重新考虑一下……我林麦冬对北电真是忠心耿耿呀,下一部电影还没苗头呢,就开始为学校领导排忧解难,刘校长,王主任,你们感动不?”
校领导感不感动还不清楚,林麦冬自己很感动。
看向那些欢呼的,彼此碰杯,胡吃海塞的师兄师姐们的眼神,都和蔼不少。
这些人,都是他和学校“谈判”的筹码呀!
正笑眯眯畅想着,一个期期艾艾的声音,把他从美梦中唤醒。
“林导……”
林麦冬回过神,看到眼前站着一个马王爷打扮的家伙,倒不陌生,是宋小飞摄影组的成员,叫李振。
30岁的人了,在摄影上没什么灵气,优点是有家室,听话,擅长揣摩他的心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