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只在漫画班短暂任教了一段时间,顺利的让漫画班通过了皇帝的考核,便深藏功与名,又整日到处溜达,花着顾秋白的钱,过起了养老生活。
老头的押题命中率甚至高达七成,漫画班最终得了个不上不下的成绩。
主要归因于漫画班中有大部分人连背也是背不全的,包括陈稳这个班长,背书进度还停留在第二页,顾秋白很理解,让艺术生冲击文化课,实在为难他们了。
当然了,皇帝并没有亲自来考核。
毕竟只是他的一时兴起,派了些翰林院的新鲜血液,也就是本朝刚及第的那些进士们来审考,美其名曰对画院学子起到激励作用,实际上只是不重视此事。
皇帝又装模作样的叮嘱画院学子们一定要一心向学,不能懈怠。
总之,此事也算是完美落幕。
时间如白驹过隙。
春去秋来,一年很快过去。顾秋白抬头再望,此时已经是她来长安的第三年。
一切都井然有序的步入了正轨。
《万里行舟》和《漫画周刊》的销量稳定攀升,逐渐稳定,在长安各个大大小小的酒楼,瓦舍中,都能听见相关的探讨。
画院习惯了大课的模式,不同班之间的画学生们也有了更多的交流,而自吉祥物大赛后,院内各类大小比赛层出不穷,运动会也又办了一届,还请了禁军们做裁定。
穆良在翰林院当上了庶吉士,平日里公务繁忙,慢慢退下了《长安日报》主编的位置,只偶尔还匿名写些文章,除了春在堂内部人员,他的马甲也一直还未暴露。
三皇女弘禧离开长安去往封地,顾秋白许久未曾听过她的消息。
老头卸任了画院的临时夫子,时常待在藏书阁,里头已经暂时不开放居住,只提供借阅,老头成日为藏书阁内的书籍做整理,归纳,添置,乐得轻松自在。
徐寅之后来也常去藏书阁,和老头混了个脸熟。
大庆皇帝的身体似乎越来越差,勾的匈奴蠢蠢欲动,穆月在外征战,顾秋白偶听闻她受了重伤,可没过多久,她又领兵传来捷报。
她一直未曾回过长安,顾秋白与她不算熟识,大多数消息还是从穆良处得知的。
他笑着说,嫡姐在边关,常常要他寄《长安日报》过去,和全军将士们一同看看长安的大事小情,以慰藉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穆月对《万里行舟》也是如数家珍,她说看完前部,不敢看后部,要看这么个一腔赤诚的人,在黑暗的官场中沉浮,不断被打磨,实在是有些残忍。
说到《万里行舟》,顾秋白在这一整年间,将其打磨的更为完整。
主角岑远舟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终究是长成了一代权臣,这其中的明枪暗箭,你来我往,甚至数次的生死时刻,每每都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而这一年,喜爱岑远舟的读者越来越多,据穆良的可靠消息,每次到了高潮部分,都会有不少朝臣都在匿名给春在堂寄文章,以抒发心中所感。
顾秋白的画技也又有进益,她想要尽快完结这本《万里行舟》,所以从某一篇章开始,她开始融合一些写意的手法,主打一个留白想象,能省的的都省掉,加快完成速度。
到这个时间点,顾秋白已经快要完成全本的制作。
四月的花神节,就这么水灵灵的撞上了《万里行舟》的最终完结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