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治国以法,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得法者,得天下。”
“缘由无它,惟有法,能保民之安宁,扞国之强藩。”
“明主治吏不治民……”
听到李刑的话,高台上的公子高以及公子将闾连连点头,如今大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朝廷上下多为法家之人,若是他们之中谁能得到法家的支持,太子之位基本上十拿九稳。
胡亥则是无聊地撇了撇嘴,又是这些东西,他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他从小开始识字儿时,他师父赵高就开始教他学习大秦的律法,学习法家的主张,一点趣味也没有。
这都介绍几家,让他数数,农家、医家……已经六家了,快了快了,就剩下四家了。
这个环节一点意思都没有,他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
只能等下一个环节寻找机会了,也不知道下个环节群辩的辩题是什么?
想到这里,胡亥侧身伸手扯了扯嬴阴嫚的衣袖。
嬴阴嫚感受到了衣袖的抖动,但并未理睬,十分专注地听着法家李刑的论述。
胡亥见嬴阴嫚不搭理自己,只好怏怏地坐直身体,无聊地继续等待。
很快,法家代表李刑在铜铃之声中结束了宣讲。
接下来是依次是已经沦落到收集街谈巷语的小说家、践行五行学说的阴阳家以及以‘诡辩’着称的名家。
“先王非金石之圣,礼义非永世之法。彼可讥议,亦可非议,可废可弃。既先王不足法,礼义不足从,则因时制宜,立新法,乃必然之举,正当之道也……。”
听到名家代表的侃侃而谈,嬴阴嫚眼中闪过惊讶之色,她还以为名家整日只知道玩弄一些奇异言辞,比如什么“白马非马”、“白狗黑”以及\火不热\等等,逻辑上存在谬误的命题呢,她倒是不知名家还有思变的思想。
三声铜铃声之后,儒家作为压轴,最后一个出场。
嬴阴嫚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儒家代表孔文的身上。
孔文年纪虽然不大,但身姿挺拔,面容和煦,儒雅之态尽显。
他开篇即道:“儒家主张仁爱,仁以处人,有序和谐……”
高台上的嬴阴嫚听后,双眸如秋水般荡漾,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亲亲尊尊”的差别之爱,墨家兼爱是依托于现实利益的平等之爱。
然而,无论是墨家的兼爱还是儒家的仁爱,在现实面前都显得如此脆弱,如同乌托邦般遥不可及。
任何乌托邦在丛林法则面前都将不堪一击。
当然也都有可取之处,劝人向善,总是好的。
胡亥则是眼中闪过不屑之色,这天下他目前只爱三人,他自己,他父皇,他的沫儿。
而嫚儿嘛,情况有些复杂,他一时还说不好,大概属于爱恨交织的那一种吧。
至于其他人于他何干。
而公子高和公子将闾等人虽然面无表情心中却对儒家仁爱之言嗤之以鼻。
他们的好大哥公子扶苏就是因为天天跟他们的父皇面前提什么仁阿爱的,然后被赶出咸阳,发配了北地。
这都是血淋淋的教训,他们若是想登上高位,最好还是离儒家学说远一点。
高台对面坐着的孔鲋看到孔文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的样子,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
他这个孙子自小就聪慧,儒家各方典籍都早已烂熟于心,如今能够能够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运用,也算学有小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