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听闻,心中皆是一动,他们瞬间明白了秦皇的深意。
这是秦皇嬴安高瞻远瞩的体现,他担心幽州军在范阳驻扎久了,那带有本地特色的军队名称会让幽州之地的民众感到过度的亲切。
再加上幽州军肩负着镇摄河北的重任,长此以往,万一后面的皇帝威望不足,恐怕难以压制这股军事力量。
文臣江革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陛下,微臣以为此军名当取一个既能彰显大秦威严,又不失稳重的名字。可名为镇北军,寓意镇守北方,且此名大气磅礴,能体现我大秦之军威。”
文臣龙方等也出列,微微欠身道:“陛下,微臣觉得叫靖朔军也不错。靖有安定、平定之意,朔代表北方,表明此军乃是为了安定北方而存在,对河北之地能起到很好的镇摄作用。”
武将耿秉抱拳说道:“陛下,末将有一想法,可名为威远军。威表示军威,远象征着这支军队能让远方的敌人闻风丧胆,也暗示着对河北之地的威慑力可传至远方。”
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有着各自的寓意和考量。
嬴安坐在龙椅上,认真地听着大臣们的建议,他时而微微点头,时而沉思不语。
经过一番商讨后,嬴安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他缓缓说道:
“朕觉得靖朔军这个名字甚好。既体现了我大秦安定北方的决心,又有着镇摄河北的深意。”
群臣们听到秦皇做出了决定,齐声高呼:“陛下圣明,靖朔军此名定能让我大秦之军威远扬。”
嬴安看着群臣,神色庄重地说道:“那从即日起,幽州军便更名为靖朔军。朕希望靖朔军能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大秦的长治久安恪尽职守。”
这时,文臣邓训出列,他身姿挺拔,步伐沉稳的走到朝堂中央,恭敬地行礼后说道:“陛下,微臣恳请陛下于山海关也驻扎一支军队。”
邓训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在朝堂上清晰地回荡着。他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着嬴安,继续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靖朔军驻扎范阳,镇摄河北。那么也就需要一支军队驻扎山海关,镇摄幽州。治国方略,首重平衡。互相制衡,大秦方能长治久安。”
嬴安坐在龙椅上,听着邓训的话,微微颔首。他心中对邓训的提议颇为认可,这确实是一种保持平衡,稳固大秦统治的良策。
大臣们都知晓邓训的身世,他是邓禹的第六子。邓禹曾是刘秀手下的大将,刘秀兵败身亡后,邓禹投降。
而邓训为了能够进入官场,把他的女儿邓绥送给嬴安做白玉奴。邓绥生得极为美丽,身材婀娜多姿。邓训也就在朝堂上开始起势。
秦皇嬴安沉思片刻后,做出了决定:“朕决定把刘不韦率领的安东军调往山海关。
如此一来,关中有禁军,洛阳有天策军镇摄河南,范阳有靖朔军镇摄河北,山海关有安东军制衡靖朔军。大秦无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