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山拿着一个活塞模型,向学员们耐心地讲解着:“大家看,这个活塞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它的运动直接关系到能量的转换。就像我们人的心脏一样,每一次跳动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年轻工人小李好奇地问:“王厂长,那怎么才能保证活塞的运动顺畅呢?”
王大山笑着回答:“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了,比如活塞与气缸壁的配合精度、润滑系统的设计等等。我们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今天我们先了解基本原理,后面会逐步深入到具体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除了理论教学,王大山还非常注重实践操作的培训。
他带领学员们走进生产车间,亲自示范如何操作机床加工零部件,如何进行发动机的装配调试。
“在装配发动机时,每一个螺丝的拧紧力矩都有严格要求,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就像我们做一件精细的手工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王大山一边操作,一边向学员们强调着。
在培训过程中,王大山还经常鼓励学员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有一次,学员小张在学习发动机故障诊断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厂长,我觉得我们可以设计一种简单的检测工具,能够快速地判断发动机的故障部位,这样可以提高维修效率。”
王大山赞许地看着小张说:“小张这个想法很不错啊!这就是创新的思维。我们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要不断思考如何改进和优化。大家可以围绕这个想法,进一步深入研究,说不定能开发出一个实用的小发明。”
随着技术培训班的持续开展,光明厂逐渐培养出了一批技术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才。
这些人才在后续的生产和研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光明厂的技术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新型发动机成功研发和人才队伍逐步壮大的基础上,光明厂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政府决定在某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试点项目,光明厂凭借其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成功中标了部分农机设备的供应任务。
在项目启动会上,王大山充满信心地对团队成员说:“同志们,这次试点项目是对我们光明厂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展示我们实力的绝佳机会。我们要把我们最新研发的农机设备和最好的技术服务带到试点地区,让农民兄弟们切实感受到农业机械化的好处。”
技术人员小王问道:“王厂长,试点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比较复杂,既有粮食作物,又有经济作物,我们的农机设备能满足这么多样化的需求吗?”
王大山回答道:“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作物种植特点,对农机设备进行针对性的调试和优化。我们在之前研发山区农机设备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次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技术优势,确保每一台农机都能在试点地区发挥最大的效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王大山带领团队深入试点地区,与当地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
他们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以及作物种植习惯,对农机设备进行了现场调试和改进。
当地一位老农看着正在田间作业的光明厂农机,竖起大拇指说:“这光明厂的机器就是厉害,比俺们以前用过的都好使。这播种的深度和间距都刚刚好,种出来的庄稼肯定能丰收。”
王大山笑着说:“大爷,您满意就好。我们还会不断改进,让这机器更好用。您在使用过程中有啥问题或者建议,随时告诉我们。”
通过这次大规模的试点项目,光明厂的农机设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其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光明厂的技术团队也收集到了大量宝贵的反馈信息,为后续的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