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一番折腾,有些村民又开始动摇了,觉得这机器虽然好使,可太容易出毛病,还不如老老实实用自己的农具呢。
老支书李富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把大伙召集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乡亲们呐,咱不能遇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啊。这绿色农业机械是个新东西,刚开始有点小毛病很正常,可大伙想想,要是咱掌握好了,以后种地得多省心呐,收成肯定也能好不少啊。咱不能一直守着老一套,得试着去接受新事物呀。”
听了老支书的话,村民们都陷入了沉思。
而陈学兵他们也更加用心地在村里指导大家使用机械,还帮忙排查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
慢慢地,村民们对绿色农业机械越来越熟悉,用得也越来越顺手了。
看着地里的庄稼在机械的助力下,长得越发茁壮,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老支书李富贵站在田埂上,望着那一片绿油油的庄稼,欣慰地对陈学兵说:“小陈啊,多亏了你们带来的这些机械,咱向阳村的日子啊,是越来越有盼头了。以前想都不敢想能这么轻松地种地,还能有这么好的收成呢。”
陈学兵笑着说:“李支书,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呀。只要咱坚持用下去,以后肯定还会更好呢。而且啊,这绿色农业机械在别的地方也在不断改进升级,往后会给大伙带来更多的好处呢。”
就在向阳村的绿色农业机械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在另一个偏远的村子 —— 青山村,却面临着不一样的困境。
青山村地处山区,交通十分不便,那蜿蜒曲折的山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连人走都费劲,更别说运大型的农业机械了。
联盟的技术员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绿色农业机械运到了村口。
可村子里的土地大多是梯田,高低错落,地形复杂,这对机械的使用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技术员小赵看着那一片片梯田,眉头皱得紧紧的,对同行的人说:“这地形可太棘手了,咱们这机械在平地上用着挺好,可在这梯田上,还得想办法调整调整才行啊。”
村里的王村长无奈地说:“小赵啊,咱们村一直都是靠人力一担一担地往梯田上挑肥料、运庄稼,累不说,效率还低。大伙都盼着这机械能派上用场呢,可这情况,唉……”小赵拍了拍王村长的肩膀说:“村长,您别灰心。咱们一起研究研究,看看怎么改造改造机械,让它能适应这梯田的环境。”
于是,技术员们和村里的几个有经验的庄稼人聚在一起,商量着对策。
有人提议说可以给机械的轮子装上防滑链,增加摩擦力,这样在梯田的湿滑路面上也能走得稳些;还有人说可以调整机械的操作杆,让它能更灵活地转弯,便于在狭窄的梯田里作业。
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对机械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改造。
然后在一块梯田里进行了试验。
刚开始,机械还是有些不太适应,操作起来磕磕绊绊的。
但经过反复调试,总算是能在梯田里缓慢地前进作业了。
虽然速度比不上在平地上,可也比村民们纯靠人力要强得多了。
村民们看着机械在梯田里干活,都激动不已。
一位大娘拉着小赵的手说:“孩子啊,真没想到这铁家伙还能在咱这梯田里派上用场,这下可省了咱不少力气呢,太感谢你们了呀。”
小赵笑着说:“大娘,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大伙能用得上,我们再辛苦都值得。我们还会继续想办法改进,让这机械在梯田里用得更顺手呢。”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 60 年代,绿色农业机械就这样在一个个乡村里,经历着波折,也绽放着希望之光。
尽管困难重重,但大家都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让这些机械在乡村的土地上扎根、成长,为乡村的振兴迈出坚实的一步。
而在联盟这边,也时刻关注着各个乡村使用机械的情况,不断收集反馈,以便对机械进行更好的改进和升级,让绿色农业机械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