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的二儿子在香港上小学一年级,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因为要过关,去等校车。下学后自己过关、过安检,返回深圳。
双非子女,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都不是香港居民,因为出生在香港,可以在香港接受教育。至于为什么会出生,他们却拥有着相同或者相近的理由。那就是内地计划生育,所以父母为他们选择了出生地------香港。他们在香港的学校里学习,与香港本土学生一起成长,却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有着不确定的未来。
李军的二儿子取名李港,在香港上的是一家私立学校。这里的学校老师不会找家长,也不敢体罚学生。孩子的作业虽然会要求签字,但像李港这样的大陆学生,老师也只是尽力督促。
宋美然只是觉得,老大在深圳上学,自己被请到学校是家常便饭,可看着老大比老二用功得多。她自己上学时成绩不好,再看看现在老大李圳的课本,也就是语文能看懂,数学简直就像猜谜。
老儿子呢,整天跑来跑去就感觉他已经挺累了,不忍心再骂他。可看看他的英语教材,欲哭无泪。一个中国字没有,她和李军两人只能老实放下,听天由命吧。
“咱把李港送香港念书,不就是图他多学点儿英语吗?你看看现在,他也得学呀。咱这不是瞎掰吗?”宋美然跟李军念叨起老儿子的学习就火冒三丈,李军之前从没见媳妇发过脾气。
“再看看,别急。”李军劝媳妇,却劝不了自己。
他也不知道这样再念下去该怎么收场,他突然就想到吕一鸣,想到他的女友邱枫,那不是一个大教授吗?可他不知道怎么开口,知道人家什么关系啊?也没见有结婚的意思啊?他把这想法跟媳妇说了,宋美然竟一拳捶到李军胸口上。
“你怎么不早说啊,你不好开口,不是还有我呢嘛。我去问问。你还记得在军然川菜的时候吗?吕一鸣每次和邱枫来吃饭,都没带着蒋群莉,一鸣哥现在打电话总是‘邱大教授’长,‘邱大教授’短地,感情一定不错,结婚不结婚地要你管。再说,咱就问问,也没什么旁的意思。“宋美然说着就要走了吕一鸣的电话,如获至宝。
像李港这样的“双非子女”在班级里并不少,许多孩子的父母在内地都是老板,或者小有名气。但他们懂得收敛,不会张扬。因为香港本地的学生中午会回家吃饭、午休,而他们都只能趴在课桌上眯一会儿。他们没有家长的呵护,没有菲佣接送,只能自己赶车,自己排队买汉堡。
过关,在深圳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布吉关是最大的,公交车上的乘客都要被劝下车,过关接受检查,然后再重新上车。经常会有人因为之前有座位,过关检查后座位被别人抢占了,争吵、肢体冲突。
罗湖海关,要安检,一旦身上带来什么小物件被安检认为有隐患,会被羁留在海关。李港不止一次地被这样”羁留“,宋美然被告知去关口接她。这小淘气鬼不知是故意的,还是真的不清楚哪些东西不可以带。
她说这个“倒霉蛋”几句,儿子还顶嘴:“你诋毁香港居民是违法的啊,我可以报警。”小儿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把宋美然逗乐了。
“我违法?我是你妈。我就是你的‘法’。“宋美然拽起儿子就走。
可这样的次数多了,宋美然心里也不免担忧。
”老公,你说咱俩费挺大劲,把孩子生在香港,会不会错了。“宋美然问老公,也是在问着自己。
”别瞎想,小孩子,还不懂事。过两年就好了。“李军劝着妻子,可心里也开始琢磨了。
两个孩子,一个在深圳,一个在香港。大儿子用过的教材,二儿子根本用不上。还别说让这老儿子跟邻居玩儿,就是他哥哥,他也死活看不上。两口子真的有点儿慌了。
这好好的一个家,咋还整出两个阵营了?李军发了愁。
今天,老二李港又一次”故伎重演“,李军就没让宋美然去,他自己奔关口而来。
”我说你小子是不是故意的?你今天不给我说明白,就在这儿待着吧。“李军对儿子李港说。
”你说对了,我就是故意的。你们光想着占我这个香港人的便宜,就不想着为我投入吗?“李港很有理的样子。
”投入?投入什么?我们占你什么便宜啦?“李军在儿子面前卡了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