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第563章 新朝雅政

石苞虽然一介白身,但是见到刘禅的时候能不卑不亢,礼数周全,谈吐机敏。

对于科举,此事事关国本,而刘禅也早有这方面的打算。

便与石苞夜半虚前席,句句问苍生……

正巧当时弘农的那些士大夫子弟抵达,携礼来拜,想要寻刘禅要个恩典。

这些人的目的很明确,想要投降过来,但是不甘心被排除在政权之外。

通俗来讲就是想要为子弟争取一些官位。

地盘好打,人心不好收。

两件事撞在一起,石苞便建议刘禅在长安再兴一次大规模科举。

这些士人是担心自己无法融入新朝,投降都有些拘谨,那朝廷不妨就给他们机会。

关东的受教育群体九成九都是士人群体,大开科举公平取仕。

依然是选拔他们中的人为官,他们自然不会怕。

甚至会为此而感激朝廷给他们一个出仕的机会。

还能顺势将察举制踢出去,科举确立为人才选拔国策。

可以每五年一届这样形成我朝定制。

刘禅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并笑问道:

“那么,仲容你是想要公车特征,还是想下场跟天下士子较量一番?”

“你很有才华,是遗落在野外的贤才。如果选前者,孤可立刻征你为郎中,去礼部任职。”

石苞嘴角微动,郎中,对于他这种寒门子弟来说,真可谓是一步登天。

入礼部,显然是要让他参与协助此次科举的工作,也是重用的体现,前途自然光明。

但是,石苞直接拒绝。

“太子殿下,白身想要与天下英才同台切磋。”

开玩笑,这两个方式那个更有前途还用考虑吗?

石苞是有野心的,他当然想做官,但不会急于一时。

显然太子殿下更加重视科举,当初成都那场盛况他便是在关中也听说过,当真是荣耀至极。

当初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如今都受到了重用。

比如句扶,已经成为能统帅万人的将领了。

石苞认为,如果自己将来想要冲击卿相高位,理当让刘禅看到自己能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才冠群贤。

刘禅笑着点头,他对石苞的雄心很是赞赏。

之后,长安再兴科举盛事的消息传出。

从弘农来的那群士人们先是震惊,随后大为欢喜。

中原文脉一直是强于四方的,比拼学识,他们当然不虚。

而且他们作为被征服者,本来人脉就比不过那些益州人、荆州人。

现在只看才华,哼哼,且看中原士人吊打四方。

代表弘农抬手杜恕前来拜见刘禅的杜宽更是激动不已。

懂不懂‘京兆韦杜,去天尺五’的含金量啊,家学渊源方面,自函弘农往西,京兆杜氏就没怕的。

京兆韦氏,他一个搞书法的他们懂什么治国啊,没那个能力。

弘农杨氏,最有才华的杨修已经死了。至于杨嚣,也不是以才能闻名乡里的。

“此次科举,当是我京兆杜氏扬名天下的时候了。”

除了杜宽,其他士族豪强的子弟也都是兴奋不已,他们没有想要跟杜氏争抢第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关于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李彻穿越大庆王朝,成为皇帝最不受宠的皇子。太子诬陷他,皇帝冷眼旁观,堂堂皇子被逼的当众撞柱自杀!天崩开局,又被封到关外东北,李彻却丝毫不慌。他人眼中的苦寒贫瘠之地,其实富含各种矿产资源,拥有全国最优质黑土地和养马地。东北寒冷?无法耕种?我一季的收获,够大庆全国吃上三年的!东北偏僻?难以发展?煤炭、炼铁厂、水泥路、火药厂......我奉国的科技领先你们几百年!东北
橡皮泥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关于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穿越后,遇到被调戏过的林冲娘子,人家正迟疑要不要自尽,但不认识她的高衙内扭头就走:这妞怎么不整容就出来吓人。林冲野猪林即将遇害,高衙内跑出来尴尬解释不好意思,害错人了。年轻美貌的李清照,坐于汴河边,思索最后一句画龙点睛词为难时,小高衙内哼着小调路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惊为天人……平日里狗仗人势的泼皮无赖官宦子弟们,被整的怀疑人生,无奈惧于大奸贼高太尉权威敢怒
青冥宝宝
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
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
关于三国:穿越太早大小乔都还是孩子:曹刘莫名身穿三国时代,迷茫困惑悲痛复仇转变坚定,在这历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寻找着回家的路!
翊扬天下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
关于大秦:让政哥开着挂打天下:(这是一本遵循唯物史观、以正史和相关史料为基础的小说,非无脑吹)一块宇宙时空碎片,让李缘拥有了穿越过去时空的能力。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华夏大世、也为了不让历史上的那些遗憾发生,他直接去往了大一统开端的秦国,去见了那位刚亲政的始皇。李缘:我是来帮你开创万世皇朝的!始皇:寡人有自信,不需要帮!可见到原本大秦那二世而亡的命运后,嬴政改口了。先生,可否教我改变历史?我就是为此而
最后一个修仙者
凛冬长夜
凛冬长夜
关于凛冬长夜:一名现代的社畜,死后穿越到明末一名普通百姓的身上,他是接受命运,成为满清治下的顺民,安稳活到老,还是竖起旗帜,驱除鞑虏,恢复华夏文明,甚至让华夏文明再次伫立在世界之巅。
柿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