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别人不一样的穿越

第53章 攻克冷水口堡

这三颗炸弹成了压倒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残存的后金军立刻炸了营,他们打开了对着迁安县那边的堡门一窝蜂一样的就冲了出来。

骑兵的速度快,残存的30多名骑兵对着阻拦他们的神仙军冲去,他们一个个双眼通红仿佛是来自地狱的恶鬼,高举着手里的马刀、长矛一溜烟的冲向神仙军的军阵,妄想用自己骑兵速度和力量上的优势冲破神仙军的阻拦。

可惜当他们冲到神仙军军阵前50步时对方的那三门小炮开火了。而这时冲锋的30多个后金军却感觉他们像是撞到了一堵墙,很多人眼中最后的景象是他们看到一片亮晶晶的钢珠组成的墙,然后他们是连人带马都被这堵墙里的钢珠打成了筛子。

只有三个幸运儿躲过了这堵墙,可是等他们冲到离对方的军阵只有30步时他们却发现他们还要面对20支火枪和15把他们不认识的弓箭的射击。

对方只是一轮齐射最后的三个幸运儿也落马了,蹬了几下腿就不甘心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后面的后金军步军冲出来看到骑兵的惨状也慌了手脚哪里还敢再向前冲?立时是四散奔逃。

于是战斗又打成了追歼战,只见漫山遍野都是逃走的鞑子和进行追击的神仙军。

等到中午的时候战斗彻底的结束了,冷水口堡剩余的450余名后金军除了几人逃走外剩下的被全歼,据事后统计此战骑兵歼放61人,步军歼敌65人,剩下的全是无人机和炮兵的功劳。

因为炮兵和空军的战果无法计算,所以歼敌总人数二家平分,每家的战果是160人……

神仙军在战斗中也有人受伤,据统计有5人负伤,其中2个在追击的过程中扭伤了脚,一人因砍人时用力过猛手腕脱臼,另有两人腿上中了弓箭。

其实这也就是神仙军的装备好,防弹衣也普及给了每一个士兵。若是还像过去一样穿棉甲或是铁甲的话神仙军的伤亡最少也得有30人。

现在神仙军的战斗力可真是爆棚,就算是敌人的火枪和弓箭对着他们也敢往上硬冲,因为他们身上的仙甲是真好使啊!十步之内的火枪都不能破了他们的仙甲,那打仗还有什么可怕的?冲上去干就得了……

……

神仙军攻克冷水口堡缴获了多少战利品暂且不提,迁安县留守的固山额真岳讬听闻刘家口堡战败的消息却是慌了手脚。他一面派人向远在北京城与明军作战的皇太极发去了八百里急报,一面又让人抓紧时间加固城防,同时又派出人手向滦州和遵化方面求援。

就这样在焦急之中等待了两天却并没有发现刘家口堡的神仙军来攻城,甚至斥候来报刘家口堡并没有什么动静这才让他稍稍放心,静下心来一思量发现了神仙军的致命缺点:那就是兵力不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家有个电饭锅
我家有个电饭锅
关于我家有个电饭锅:王小川靠着一口电饭锅穿越连通两个世界。在这里,剑指洛杉矶,脚踩英吉利,平掉大洋洲,狩猎贝加尔。通通都要做我大唐的殖民地。大夏,一个和隋末高度契合的世界。在这里李世民是我哥们,平阳公主是我老婆。没事咱们还能回现代社会刷把存在感。妥妥的人生巅峰啊。
退休老干部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关于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现代青年李宏济魂穿成为明末大海商李旦的儿子李国助。他请求父亲为他聘请了三浦按针做老师,学习西方的造船、航海、天文等知识。学成之后,李国助亲自主持建造了一艘双桅纵帆船,命名为仁王号。他组织了环日本海的航行作为仁王号的首航,并邀请了颜思齐、杨天生、陈衷纪等着名的海盗加入探险队伍。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的同一年,仁王号也开始了它的首航。当船航行到海参崴的时候,李国助
眼魔的秋波
我爹是宋江:宋江私生子传奇
我爹是宋江:宋江私生子传奇
关于我爹是宋江:宋江私生子传奇:凡读过者,皆知宋江终生未婚,自然无子无女。孰不知却有一私生子,原名宋大海,因其属龙,自改名字宋大龙,立志做真龙。宋大龙在其生母被宋江杀害时出生,由其姥姥抚养。十一岁时认祖归宗,,因不爱读书,与爷爷关系日渐对立;十三岁外出寻父,流落河北拜师学武,所到之处皆以我爹是宋江为名招摇撞骗;三年后宋江派人将其掳到梁山,但因受不了束缚逃离梁山,打着宋江旗号混迹江湖,拉起了自己的队
王文达
开局封侯,九品到头
开局封侯,九品到头
关于开局封侯,九品到头:穿越到异界的无业游民,凭借华夏五千年经历,通吃一个封建帝国。立功多,惹事儿能力也不小,但没办法,皇帝信任,还好用。能动手绝对不吵吵,没什么是一刀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试试精神不正常的小侍卫的刀。
虫子阿疯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关于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李彻穿越大庆王朝,成为皇帝最不受宠的皇子。太子诬陷他,皇帝冷眼旁观,堂堂皇子被逼的当众撞柱自杀!天崩开局,又被封到关外东北,李彻却丝毫不慌。他人眼中的苦寒贫瘠之地,其实富含各种矿产资源,拥有全国最优质黑土地和养马地。东北寒冷?无法耕种?我一季的收获,够大庆全国吃上三年的!东北偏僻?难以发展?煤炭、炼铁厂、水泥路、火药厂......我奉国的科技领先你们几百年!东北
橡皮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