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

第14章 新政引发的争议与惊喜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此三种作物若是属实,实在是我大唐之祥瑞啊!”

房玄龄微微拱手,他那身庄重的朝服随着动作轻轻摆动。

他的声音在静谧的朝堂中响起,带着一丝对未来的期待。

朝堂上的气氛因他这一句话微微波动,周围的大臣们也纷纷点头,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嗡嗡作响,

李承乾端坐在龙椅之上,双眸深邃如渊,令大臣们难以捉摸。

他看了房玄龄一眼,眼神平静而威严。

“房相,天底下哪来的祥瑞,无非事在人为。”

李承乾的声音低沉有力,在朝堂的每一个角落回响。

李承乾话语让大臣们面面相觑,不少人低头沉思,揣摩着陛下的深意。

陛下这是何意?

难道不看重这祥瑞之事?

看来这位陛下只喜欢实际的,不喜欢一些虚无缥缈之说。

“齐先生,探查全国地区煤矿,建立矿场,招募百姓挖矿,待遇因地制宜。”

李承乾微微侧身,目光射向齐先生。齐先生感受到李承乾的目光,赶忙出列,微微拱手道。

“是,陛下!”

他的声音沉稳,神色庄重。

房玄龄刚刚夸赞完李承乾,听到这句话,他先是瞪大了眼睛,眼中满是惊愕。

煤矿之事,先帝时就因多有祸事而封禁,陛下如今为何要重启?

而且还要大规模开展,这其中风险太大了,陛下的大胆与先帝的谨慎相比,真不知是福是祸。

随后他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几分,像是一道道沟壑,将他的忧虑刻在脸上。

他那聪慧的头脑此刻如陷入泥沼,怎么也想不明白陛下此举的意图。

若是老杜还在就好了!房玄龄心中微微叹息。

“陛下!老臣有疑惑!”

房玄龄终于忍不住,向前迈出一步,他的官靴在光洁的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困惑与担忧,目光紧紧地盯着李承乾。

他知道自己作为臣子的责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可能对国家不利的决策实施,即便可能会冒犯龙颜。

“房相请说吧。”

李承乾的语气温和的回应道。

“陛下!”

“陛下可知煤炭燃烧有毒之说?”

房玄龄缓缓抬起头,神色凝重地说道。他的目光扫过朝堂上的大臣们,声音沉稳而缓慢,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

“历朝历代,每至寒冬,因使用煤炭取暖而丧失性命的百姓数不胜数。”

“光是我朝,在贞观三年、五年,长安就发生了两起因煤炭引发的特大命案,一起造成了八十三人殒命,一起更是导致一百一十二人丧生。”

“那时,城中哀嚎遍野,家家披麻戴孝,其景惨不忍睹。”

“先帝痛心疾首,特此下令,长安城内自此禁煤。”

“可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穷苦百姓,难耐酷寒,屡屡偷用煤炭,以致全家丧命,此等惨事屡禁不止。”

“敢问陛下,在全国各地勘探煤矿,还要鼓舞百姓挖煤,发放薪酬,此项举措不光耗费海量人力物力,所得也不过是些煤炭,这对我大唐有何益处?”

“老臣实在不解,还望陛下解惑。”

房玄龄一边说着,一边摇头叹息。

他的声音在朝堂中回荡,大臣们都陷入了沉思,有的面露不忍,心中想着百姓之苦,实乃不忍再添祸事。

有的则眉头紧锁,不知陛下有何良策应对煤炭之毒。

李承乾缓缓站起身来,一甩衣袖。

他向前走了两步,目光看着房玄龄。

“房相,你是想说朕劳民伤财吗?”

“朕既下达此令,自是有应对之法。”

“还请房相放心。”

“朕岂会不知煤炭有毒?”

“朕已命专人研究解决之法,定能让煤炭安全使用,为百姓驱寒。”

“朕所谋者,是为大唐之长远。”

听到李承乾的话。

大臣仍心存疑虑,在信任与怀疑之间摇摆。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房玄龄一愣,拱手开口道。

“老臣明白了。”

不管李承乾说的是不是真的,只要那三种粮食在,就足够青史留名了。

但自己不理解,就要问清楚,这可是关于百姓的民生大事,他房玄龄身为一朝宰执,岂能糊里糊涂办事?

李承乾看了房玄龄一眼,微微摆手。

“房相无碍,朕知你们好奇,但朕在咸阳,同时也有许多机密之事,如同红薯,玉米,土豆一般,还不好暴露出来。”

李承乾的目光似有深意。

房玄龄也是若有所思。

“谢陛下!”

房玄龄退回自己的位置。

“正好下一件事是需要房相你来安排的。”

李承乾重新坐回龙椅,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房玄龄身上,眼神中带着一丝期许。

“朕要丈量全国土地,统计全国人口。”

李承乾的声音再次在朝堂上响起,如同敲响了一记震撼人心的重鼓。

大臣们听到这话,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朝堂上再次陷入一片死寂。

大臣们心中各有想法。

这可是个大工程,涉及各方利益,怕是要掀起一场风波,可比之前的煤矿之事还要复杂得多。

如此大规模行动,朝廷人力物力能否支撑得住?

这与之前的一些小范围政令实施相比,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房玄龄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他微微抬头,看向李承乾,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犹豫了。

“陛下想要丈量全国土地,统计全国人口,可是包括世家以及官员名下的土地,以及他们承包的佃农?”

房玄龄小心翼翼地问道,他的声音很低,在安静的朝堂中却清晰可闻。

他知道这个问题的敏感性,一旦涉及世家和官员的利益,必将引起轩然大波,这与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相比,严重性不言而喻。

他的目光在朝堂上扫视了一圈,看到不少官员的脸色变得紧张起来。

大臣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等待陛下的回答。

“自是如此。”

李承乾语气坚定,眼神中透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他直视着房玄龄的眼睛,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大臣们心中一震,知道此事已无转圜余地,之前陛下就已经与世家撕破脸皮了。

“陛下,如此怕是不好开展,那些世家和地方官员势力庞大,定会反抗朝廷政令。”

“阳奉阴违不说,光是朝廷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房玄龄苦口婆心地劝阻道,他的眼神中满是担忧,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

他向前走了几步,向李承乾躬身行礼。

“陛下又要开矿,又要丈量土地、统计人口,朝廷的钱怕是远远不够啊。”

大臣们纷纷点头,觉得房玄龄所言极是。

魏征此时也站了出来,他神色严肃,身着红色朝服,更显刚正不阿。

他目光中透着一种忠诚与耿直,看向李承乾。

陛下虽有雄心,但切不可冲动行事,我必须进谏!

“陛下,有三种红薯土豆玉米在,陛下哪怕与世家撕破脸皮,也可徐徐图之。”

“待三五年后,国库充盈,到时候再行改革也不迟。”

“隋炀帝之时,就是因为隋炀帝好大喜功,一次性要做的事情太多,导致隋朝国库空虚,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天下大乱。”

“陛下乃是圣主,是万万不可重蹈隋炀帝覆辙啊。”

魏征言辞恳切。

他希望李承乾能慎重考虑,不要因一时冲动而给大唐带来灾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
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
关于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江湖多风雨,一笑泯恩仇。清末民初,社会面临革新。李一剑,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大侠。他本是一名宫廷武士,后被奸臣陷害,遭到追杀,成为独臂大侠。路遇王玉娟,与其成为伴侣,并一起开设武馆的故事。
5月花季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
关于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萧宁穿越成为一个闲散王爷,本想悠闲的过一辈子。却不曾想没有留后的老皇帝驾鹤西去,他突然接到诏命,继承皇位!作为一个人尽皆知的荒淫无道、玩世不恭的废柴子弟。萧宁入朝堂之后,天下人才猛然惊醒!这个小王爷,似乎并不像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这么简单!他是天下三大剑庄之一落剑山庄的领剑人!是天机山公子榜榜首的夜面郎君!是大尧盗帅,琼州月下回!是天机山之上,预测的未来百年会以一己
长工绝剑
策马大明
策马大明
关于策马大明:大江东去浪千叠!三百年流不尽英雄血!大明崇祯四年四月初,青州东大营,多了一名新兵……捐躯报家国,虽九死犹不悔!
纸花船
铁蹄哀明
铁蹄哀明
关于铁蹄哀明:穿越被俘为包衣?看我如何苟着炮决了努尔哈赤!天崩开局,还让我拐了个娇滴滴的女鞑子,让蛮横的她俯首帖耳,回中原前还顺手干掉了大酋,你们说厉害不?皇太极,你知道你的汗位是怎么来的不?袁崇焕,你什么档次敢和我叫唤?李自成,这仗可不行这么打啊!郑芝龙,你听我的,海盗得这么当!皇上,我这人胆小,养些重骑,造些大炮也很合理吧!本书又名
山月怎知心事
我家有个电饭锅
我家有个电饭锅
关于我家有个电饭锅:王小川靠着一口电饭锅穿越连通两个世界。在这里,剑指洛杉矶,脚踩英吉利,平掉大洋洲,狩猎贝加尔。通通都要做我大唐的殖民地。大夏,一个和隋末高度契合的世界。在这里李世民是我哥们,平阳公主是我老婆。没事咱们还能回现代社会刷把存在感。妥妥的人生巅峰啊。
退休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