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从始皇开始

第134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4)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初,刘武周起兵反隋并引突厥兵围攻太原,李渊趁机招兵,将所招兵马交给李世民、刘弘基、刘文静和长孙顺德管理。

李渊起兵后,长孙顺德任统军,随军讨平霍邑、击破临汾、攻克陕州,屡建战功。他还与刘文静在潼关攻打屈突通,多次挫败其锐气,并在屈突通将要逃奔洛阳时,追至桃林将其擒获送到京师,略定陕县。

3. 唐朝建立后的功绩与地位: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拜长孙顺德为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长孙顺德参与玄武门之变,与秦叔宝等人征讨李建成余党。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赐封他食邑一千二百户,并特赐宫女,还时常让他夜宿于中书省,可见对他的信任。

4. 居官不法与免官复用:

贞观年间,长孙顺德居官贪婪,在监督奴仆时收受贿赂。事情败露后,唐太宗念其旧功,不忍心问罪,反而当众赐给他几十匹丝绢,以此刺激他的愧悔之心。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二月,李孝常谋反,长孙顺德因与李孝常来往受到牵连,被取消原有官职。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起用长孙顺德为泽州刺史,他重新任职后严明纪律、认真办事,受到好评,但后来又因犯法而被免官。

5. 身后荣宠:长孙顺德不久后病逝,唐太宗为其停止上朝,派人前去吊唁,追赠为荆州都督,谥号襄。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追改封为邳国公,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赠开府仪同三司。

总的来说,长孙顺德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为唐朝的建立和初期稳定立下了战功,但他居官时的贪婪行为也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污点。不过,唐太宗李世民念及他的功劳,对他较为宽容。他的经历反映了唐朝初年政治环境的复杂以及唐太宗对功臣的态度。

长孙顺德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族叔。即长孙无忌是长孙顺德的侄子辈。

长孙顺德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立下战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长孙无忌同样是唐朝的重要人物,在唐朝初期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不过,两人虽然有亲戚关系,但各自的人生轨迹和政治作为有所不同。

张亮(?-646 年),郑州荥阳人,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独特之处如下:

1. 出身背景独特:

出身贫寒:与凌烟阁中不少出身名门望族或官宦世家的功臣不同,张亮出身贫贱,年轻时以务农为业,是从底层一步步崛起的人物。这种出身背景使他在行事风格和政治追求上可能与其他功臣有所差异,也让他的奋斗历程更具传奇色彩。

2. 经历具有传奇色彩:

告密获赏:隋朝末年,张亮投奔李密,但未受重用。后来瓦岗军中有人密谋反叛,张亮向李密告密,李密认为他忠诚,任命他为骠骑将军,这成为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种因告密而获得晋升的经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较为特殊。

狱中守密:武德九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激化,张亮奉命到洛阳秘密联结山东豪杰,以备局势变化。齐王李元吉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唐高祖命有司拷问张亮,他紧守秘密,最终得以释放。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他对李世民的忠诚,也展现了他坚定的意志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奇袭立功: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征讨高句丽,张亮自请随行,担任沧海道(一作平壤道)行军大总管。他率领唐军从东莱渡海至辽东,突袭卑沙城成功,打通了山东半岛通往辽东半岛的粮草补给线,为唐朝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持。尽管他在面对敌军劫营时曾表现出怯懦,但最终因副将的出色表现而化险为夷,这一经历也成为他军事生涯中的一个独特事件。

3. 性格与行为复杂:

外敦厚内诡诈:史书中对张亮的评价是“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人莫之知”。他表面上看起来敦厚老实,但内心却有自己的盘算和心思。这种复杂的性格使他在官场和政治斗争中能够灵活应对,但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家庭行为不检:张亮抛弃结发妻子,迎娶了生性淫荡、骄横的李氏,对她既宠爱又惧怕。李氏与人私通,张亮却将此人收为养子,这种家庭行为在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下是不被认可的,也影响了他的名声。

4. 结局悲惨且充满争议:

以谋反罪被斩:贞观二十年,陕州人常德告发张亮私养义子五百人,蓄意谋反。唐太宗命人调查此事,程公颖与公孙常都证实张亮谋反。张亮虽辩解是被诬陷,但唐太宗认为他私养义子的行为就是谋反的证据,最终将他斩于市,并没收其家中全部财产。这一结局与他曾是凌烟阁功臣的身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引发了后人对他是否真的谋反的争议。

总的来说,张亮在出身、经历、性格和结局等方面都具有独特之处,这些特点使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显得较为突出,也成为后人研究唐初历史时关注的一个重要人物。

张亮被李世民执意杀掉,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涉嫌谋反:

蓄养义子:张亮被人告发私养义子五百人。在古代,私自大量蓄养义子容易被视为有不轨企图,尤其是对于手握一定权力的大臣来说,这种行为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皇帝会担心这些义子可能被培养成私人武装力量,对政权构成威胁。

有证人指证:程公颖与公孙常都证实张亮谋反。虽然这些证人的证言不一定完全可靠,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人指证且张亮有蓄养义子这样的可疑行为,使得谋反的罪名显得较为可信。

2. 自身行为不检点,失去李世民的信任:

家庭关系混乱:张亮抛弃结发妻子,迎娶了生性淫荡、骄横的李氏。李氏与人私通,张亮却将私通之人收为养子,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名声和形象,也让李世民对他的品德产生了质疑。一个连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道德有亏的人,很难让皇帝继续信任并委以重任。

3. 政治局势的影响:

李世民晚年的政治考量:李世民晚年可能对功臣的忠诚度更加敏感。经历了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的储位之争等一系列政治动荡后,李世民对朝廷内部的稳定格外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可能威胁到政权稳定的因素都会被高度关注,张亮的行为和被指控的谋反罪名,使得他成为了李世民维护政治稳定的牺牲品。

总之,张亮被李世民执意杀掉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谋反的嫌疑、自身的不良行为以及当时的政治局势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从纨绔到拥兵千万!
从纨绔到拥兵千万!
关于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撞大运之后的裴清创越到大庆王朝,作为当今女帝未婚夫,却被人陷害身处青楼,面临随时被女帝砍头的危机,为了活下去,他一改平时的忍让,利刃出鞘,夺了女帝江山,一统天下!
一只小熊孩子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关于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大厦将倾,王朝将覆。强敌屡叩边关,天下盗贼横生,水浒乱世,人命如草芥,百姓如蝼蚁。这世道不想让人活,杨哲便打破这世道活下去。闯出一个,太平盛世;活出一个,朗朗乾坤……
阿慕666
锦绣芳草湖
锦绣芳草湖
关于锦绣芳草湖:本故事以真实历史背景和人物为基础,讲述了芳草湖以林跃为代表的疆三代们从青春迷茫找不到方向和目标,到紧跟西部大开发的脚步,奋斗进取建设家园,创建美好生活的故事!
桃煊
明末混日子
明末混日子
关于明末混日子:一位小人物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里,他将何去何从……?也许他会改变这里,也许他照样只是一个尘埃,轻轻的来轻轻的走,也许他努力了,只是失败了,不管怎样,生活照样要继续,明天依然会到来,只是他不在是那个少年
睡觉打蚊子
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
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
关于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边陲城外的荒山野岭中许安穿越到到一个痴傻乞丐身上。主角凭借前世传世诗词在人们震惊的目光之下文压天下才子,斩获不世诗仙之名。白嫖花魁,俘获侠女勾搭郡主,迎娶巾帼陷阵夺旗,斩将首级为生民立命,护天下太平!高阁之上,许安仰天长叹天若不生我许安,人间诗坛夜长黑!
铅笔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