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北方,张恪倒是没有对张远的自作主张说什么,主要他也确实缺可靠人手。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调张远过来,主要也是考虑到张远在市舶司衙门干得好好的,责任重大,不宜随意调动。对此,张远却是不以为然的。以市舶司衙门的办事方式,你一个市舶使拍拍屁股一走,就是一年多,它还不是照样运转得好好的,难不成他一个主事不在了,它就运转不开了吗?再说,周通不是还在吗?如今市舶司蒸蒸日上,皇帝陛下更是把它看作心头肉一般,后台这么硬,还真的是没啥好担心的。
张远来到北方,看到了小族长果然又要搞事情了,心里头这个兴奋啊。话说,这家伙这些年来,“胃口”还真的是养刁了,也不管啥成就不成就的,他就是喜欢跟着小族长搞新项目。眼见在这北方的边境线上,小族长竟然直接要在这儿新起一座城,在这座巨大的工地上,一排排一列列的房子正在修建,宽敞笔直的道路纵横交错,这场面,啧啧啧,怎么看怎么让人心中舒坦啊。相比起许多年前,为了安置逃避战火而从北方向内部迁移的难民,张远受命于晋州城外的山谷处主持修建的安置点——“灵源村”,这个互市市场不仅在规模上要大上许多,在功能性上也要多上许多。而且据小族长所说,若是这个互市开市后取得良好的效果,那后续还会再沿着边境线多建上几座的,未来可期啊!
因为这些,张远对于陈亮的话,心里面倒是极为认同的。比起来,曾经的那些生意,还真的只能算是小场面了。就连一旁的江风和陈升,也深有同感。曾经,在他们将震远镖局做得有声有色时,在这北地,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了。但跟眼下正在做的事情比起来,就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看着这片凭空拔地而起,如今已渐露峥嵘的互市市场,很难想象在几个月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芜。
张恪笑了笑道:“启明兄过誉了。你们家累世经营,手上的生意,单拎任何一样出来,可都是会让人口水直流的。不知道此番北上,有什么目标呢?这互市,百业待兴,我还要多多仰仗了。”
陈亮哈哈一笑:“敬之真是会说话,不过,陈某此番来此,确实是抱着要和你们一起发财的目的来的。虽说也有大家交情在的原因,不过,在商言商,陈某可是深知只有紧跟敬之的步伐,才能大发其财的。”
杨博闻言,捧场道:“这话倒是没错。唉,别人都只看咱们家大业大,岂不知这开销更大。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我和启明兄可都是操碎了心啊!上一次,敬之开设市舶司,带着我俩跟着赚了一笔。这一回,一听说你又有新项目了,我和启明兄便紧赶慢赶的自己跑过来了,就怕赶不上趟啊!要说赚钱这事儿,咱最服气的还是敬之你啊!”
生意人这嘴啊,说得张恪也有点招架不住了:“停停停,您二位,就不要再给小弟带高帽了,实在是撑不住了。咱们还是说点正事吧!”
众人哈哈大笑,又再调侃了几句话,开始说起正事来。杨博的“百味香”酒楼倒是简单一点:选好了地儿,定下装修的事后,让匠人们按照要求施工,再然后,便只等杨博将人马拉过来,很快就可以开门迎业了。只不过,这里毕竟是在边境,离此最大的城市,便是黑龙城了。而在这边境线上开酒楼,绝大部分便只能去依靠黑龙城供应各种所需了。不过好在黑龙大道如今的运输效率很高,完全可以及时供应各种所需。当然杨博还需要去黑龙城选择一些靠谱的供应商,不过这个问题不大。
倒是陈亮这边,他家的胃口比较大,需要沟通交流的地方自然也相对多了许多。对于陈家的情况,张恪虽然了解过,但并没有太深入,反而是张远了解得还比较多。诚如杨博提过的,陈家还真的是家大业大。陈家累世经商,在京城商界那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涉足的领域也是极为广泛。不过,相比于北方,显然陈家更重视的是与南方的贸易往来。而陈亮此次北上,显然是抱着要布局北方的意图来的。之前陈家对于北方的局势是抱着非常谨慎的态度的,当然这也并不出奇的,谁也不知道辛辛苦苦的投入,会不会因为战争的因素,一下子就打了水漂了。其实,这也是许多商家不愿意来北方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缺位,才让北地的走私贸易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的。
而随着朝廷要在北方设立互市的政策落地,像陈家这样的商家,便也开始将目光投射过来了。虽然,还是有许多人对此抱持谨慎观望的态度,哪怕是在陈家内部,也并不是没有反对的人的。不过,陈亮还是说服了族人,拿出一部分资源,来此布局。对此,张恪自然是表示欢迎的,如他所言:黑龙互市,百业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