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没有,冷冰冰的就过去了,但是,到了年底…过年了,城里乱成了一锅烂粥。
那些从周边县区来市区打工的夫妻,确实不想把孩子又领回去,他们觉得,这样子回老家,太失面子。
也就是说,孩子在城里面,即便是一样读不进书,甚至成绩还更差劲,但是,这没有关系,关键是家长们的面子,进城上学,就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慰。
中国农民有着一种潜在的心结,在过去先那几十年里,一直很压抑,一直难释怀,一直想争一口气。
那就是在前面的那几十年里,农民被城里人瞧不起,农民成了国家和社会最最底层的人,城乡二元化,差别特别的巨大。
现在,有机会进城了,就想尽一切努力,成为城里人,特别是那些50、60、70的人,从九十年代起,最热衷于买房,给儿女们买房,甚至给孙子买房…
有的人,自从进城打工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看作了“城里人”,他们从骨子里,竟然比原先城里的人,还要看不起乡下人,在这个奇葩的国度里,逻辑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
所以说,注定了一切…都在劫难逃。
学区房,就是那一锅烧开的烂粥,无数人,还在往这锅底下塞炭添薪。
年底的房价,竟然奇迹般的止跌回升了,而且一天一个样,急不死你逼死你。
铤而走险的一成首付、两成首付,都打出来了,已经有人在呼吁,需要0首付…就给0首付。
而资本只要你把钱能从银行里面贷出来,他们才不管是几成首付,反正他们的钱到账了,别的事情,那都与他们无关。
本来辛苦一年,省吃俭用剩下一两万,打工人准备回家去过一个肥年的,结果,是匆忙赶回老家,砸锅卖铁一般的搜罗家底,又向亲戚朋友那里多方告借,苦苦凑足一个首付…
生怕去迟了一秒,那价格又往上窜了一百几百。
短短二十来天,普通二手房,就从八千,涨到了一万二,市区位置稍好一点的,附近有好一点的学校,房价嗖的就突破了两万,创出了本市普通商品房价的历史新高。
主流媒体,正面报道了这些生动喜人的数据,而且时时不断更新,象汹涌的波涛一样、向全社会的人们传递着这一份“正能量”。
这真的大有…一个个楼盘…欲与银锦东方试比高的架势。
打工人月工资只不过三四千元,有的女工,还只有两千多一点,又去哪里搞足这两三百万,谜一样的东方世界?
而网络媒体不断的支招,明里暗里,一遍两遍…重复一万遍,它告诉人们:“干净的钱不好赚”;“风浪越大鱼越贵”;“爱她,就买房娶她”…诱导无数年轻人入行不良行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