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姓
- 起源:主要出自沈姓,五代时,王审知在福建建立闽国,其女婿沈思礼为避其名讳,把沈字三点水去掉,改为尤姓。也有源于仇姓、王姓以及少数民族汉化改姓等,如蒙古族猷佳氏、回族取《古兰经》经名首音、满族猷格理氏等,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尤氏。
- 变迁:五代至两宋,尤姓除在福建繁衍,还播迁到周边省份,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尤姓始盛于世。宋末至元,尤姓在北方繁衍兴旺。明初,山西尤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郑和下西洋时,福建尤姓有渡海赴台、扬帆东南亚者。
- 分布:如今尤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在澳门的尤姓多是从福建、广东等地迁徙过去,福建尤姓较多,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八,河北、河南、江苏、北京等省市亦多此姓。
汪姓
- 起源:源于姬姓,为黄帝后裔,是周公旦的后代,以邑为氏。鲁成公的庶子满,被封于汪邑,其后子孙以汪为氏。也有源于改姓等其他说法,如翁姓避乱改姓汪等。
- 变迁:先秦时期,汪姓最初活动于浙江、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地区。两汉至唐朝,主要活动在皖、赣、浙、苏地区。唐朝以后,汪姓主要从安徽和江西向河南、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两广和福建地区扩散。清初汪姓始入台湾。
- 分布:在澳门的汪姓,多是从内地尤其是安徽、江西、浙江等地迁移过去。宋朝形成以安徽为中心的皖、赣、浙、豫的汪姓聚集地。明朝主要集中于安徽、浙江、江西。
韩姓
- 起源:出自姬姓,以邑为氏。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春秋初期,曲沃武公灭掉晋侯缗,将晋国公族大夫姬万封于韩原,姬万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姓,称韩氏。
- 变迁:战国时期,韩姓成为韩国的国姓,韩氏族人主要在中原地区发展。秦汉时期,韩姓逐渐向周边地区迁徙。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韩姓大举南迁。唐朝时期,韩姓在北方仍然是大姓,同时在南方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韩姓已经遍布全国。
- 分布:在澳门的韩姓多是从内地其他省份迁移而来,如今韩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北方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南方的广东、福建、广西等省都有大量韩姓人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