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行。
这是演都不演了。
秦昇竖起大拇指,表情那叫一个佩服。
“叶叔,不是我藏私,实在是那些银耳木耳,它分布的范围我还没摸清,等过两天,我去山上给你摸摸看。”
虽说这东西这两年在他脑海的藏宝图里,确实没有什么记忆。
但他可以用排除法。
把菌菇和其他山货摸排过的位置排除掉,再去找剩下的地方。
实在不行,就把生长银耳木耳的树木搬到东边自家的树林子里去。
一大朵银耳才占多大的地方啊,这都不是事儿。
“小昇,你别给我打马虎眼,什么银耳木耳的,银耳和雪耳可不是一个东西。”
确实。
雪耳的外形相对规则,呈球状或卵圆状,表面为淡黄或淡棕色,摸上去更软,还容易碎。
银耳的外形则是不规则的,表面为黄白色,薄而硬,不易碎。
雪耳入口即化,银耳则要煮得烂一些才可口。
总体来说,雪耳比银耳更难得,价格更贵一些。
“叶叔,有什么算什么,你还挑挑拣拣的,怎么了,难道饭店里的银耳供应很充足吗?”
叶昀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别说银耳了,连木耳的配给供应都少了许多。
谁叫大墉市除了旅游业没有别的发展项目,跟不上其他发展快速的城市,配额多呢。
再加上,近期还有不少来自省城和大地方的人,看中了饭店未来的市场想着搞私人饭店,开始洽谈食材供应。
以及饭店私有化的推进,配给额度就更低了。
要不然的话,光凭这几头临时送上门的野猪肉,叶昀也不会亲自跑这一趟。
“小昇啊,我最近压力很大,你看看,要不让乡亲们再多种些瓜果蔬菜的赚些小钱?”
远水解不了近渴,叶昀还是决定逮着一只羊薅羊毛。
因为别人的食材不能保质保量,秦昇能啊!
“种瓜果蔬菜?本地化的这些行吗?”
80年代,瓜果蔬菜在种子方面,还被人卡着脖子。
只有本土化的种类,能够保证品质和产量没有外形,缺点是外形没有那么光鲜。
“这……你先搞定三耳,种子的事我找人给你问问有没有合适的。”
“行咧。”
这边说着话,那边已经装完了车,称完了重量。
由于大猪放了不少血,虽然是刚死的新鲜货,但也不能按活猪卖。
连皮带毛,按一块五给的价钱。
倒是那三头半大的猪崽子,由于客人特意点的菜,对口销售再加上活猪,价格高些。
一斤达到了一块九毛钱。
三只一共一百三十三斤,算上二百七十六斤的大猪,还有杂七杂八的,一共付了七百八十块钱。
和秦昇之前的预算,相差不大。
“小昇,记住叔刚才提的事啊。”
临走之前,叶昀还不忘记嘱咐着。
生怕秦昇贵人事忙,再把他的需求给抛到脑后去。
谁叫秦昇的生意越做越大,而他所在的饭店购入的占比额越来越低。
饭店整改还没整完,叶昀都担心他这个优先选择山货的权利,哪天被慈县的抢了去。
“叔,你扶好了别摔下来,过两天一定给你答复。”
“我到时候来找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