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深知,以惠王的德性,肯定是有了万全之策。没办法,二王思索片刻,便不约而同的同时跑路……
二王仓皇出城的消息很快传到惠王耳中,惠王冷笑一声,随即喊来秦珂,命他立即调兵遣将,追杀二王。秦珂领命,匆匆离去。
二王能与惠王周旋多年,自然并非等闲之辈。他们深知惠王的阴险,也早已做好准备,出逃的同时,便已飞鸽传书,命令忠于自己的镇戍军火速前来接应。
诚王一路向北,信王一路向西疯狂逃窜,奈何逃亡队伍中还有不少家眷,导致速度不是那么快……
眼看着数倍于己的追兵将至,各自逃亡的二王不得不忍痛命令追随自己多年、忠心耿耿的一众府兵留下断后。
二王的府兵深知在劫难逃,纷纷爆发超常的战斗力,与杀气腾腾的追兵狠狠碰撞在一起。二王的府兵以命相搏,惠王的府兵们胆怯了,即将迎来大好前程的他们退缩了……
最终,二王的府兵以自己的生命,为二王赢得了逃跑的时间。
二王成功脱离险境,顺利进入前来接应的大军中。恨恨地回望京师方向,二王心有不甘地返回各自封地。
皇宫大内,天子慕擎天口述、丞相李成执笔,正式写下《传位诏书》,诏书中明确表示,确认惠王慕凌川为天子继承人,待慕擎天万年之后,由惠王继承大统。
就在二王还被追击的狼狈不堪时,慕擎天驾崩,新皇慕凌川凭借《传位诏书》,在众臣的“拥戴”下荣登大宝。
慕凌川得偿所愿坐拥龙椅,但美好的心情随即被诸多国事,弄得焦头烂额。
内忧外患,让他如鲠在喉:诚王、信王在登基大典的当天,便举起反旗,声称慕凌川害死先皇,拒不承认慕凌川这位新皇,而且,二王还分别勾结邻国,蠢蠢欲动;
国内,如泾阳郡那般的农民起义,犹如雨后春笋,接连不断,烽烟四起;
最让他头疼的,还是空虚的国库,各项支出早已入不敷出……
本以为大权在握,便可逍遥自在的慕凌川傻了眼,想不出好办法应对,只得寄希望于一众大臣。
好在,朝廷还牢牢控制着超过七成的国土,经过一番商议,慕凌川确定“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方针。
慕凌川命令兵部调集军队,准备一举剿灭信王、诚王;
对于那些所谓“义军”,根据丞相李成的建议,能剿则剿,剿灭不了的,便由朝廷出面“招安”,利用他们去剿灭其他义军。
慕凌川龙心大悦,立即下旨照此执行。
一时间,宇国狼烟四起,数百支义军被屠戮殆尽。
大青山这边,刚安稳没几日的山寨,也迎来襄阳郡州郡兵的攻击。
只不过,接连消灭几支义军的襄阳郡官军,骄傲轻敌,超过半数的官军葬身“葬鹰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