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问题还真是有点奇怪。”金美淑笑着说,“我前几天从中央台学了一个新词儿,叫同文同种,朝鲜人和韩国人,其实都是中国的朝鲜族呗,吃得大差不差,反正都是泡菜。不过现在人家南朝鲜有钱,肯定比我们那里吃得好多了。”
“你说把山野菜,泡菜,卖到韩国能行不?”陈秀丽手上依然刮着桔梗,语气随意的就像问赶集卖菜行不行。
金美淑手里的刀应声落地,她咽了口唾沫,半天才说出一句话,“姐,你可真敢说,真敢想啊。”
是有些过于异想天开了,陈秀丽自嘲,自己一没门路,二没人脉,就算这些东西在韩国能卖出去,可怎么卖?隔着国家,隔着海,再说,人家自己也有这些东西,犯不着进口。
陈秀丽灵光乍现的好点子,在现实面前显得太过苍白,也局限于自身的认知问题,很快就被她本人搁置。十月份,电视剧播完,韩流迅速席卷中国,甚至全亚洲,各大城市里,新开的韩国餐厅数不胜数,到韩国旅游的人数呈井喷式暴涨。远在黄泥岗的陈秀丽对此一无所知,反倒是随着电视剧的结束,卖泡菜的想法渐渐被她遗忘了。
太平镇中学校长办公室里,周炳仁正接待着自己的老同学魏老师。
太平镇上初中和小学,仅有一墙之隔,在中间位置还开了一道大铁门,初中部的哥哥姐姐时常通过大铁门给小学里的弟弟妹妹送东西。魏老师正是中心小学的教导主任。
周炳仁给魏老师倒了一杯茶,“这可是我们大青山地道的野玫瑰,出了这地,全中国你都喝不到。”
魏老师并不领情,“老周你也太抠了,我好不容易来一趟,你竟拿蔷薇花糊弄我,这东西你留着招待市里人吧,我不稀罕。”
周炳仁干笑一声,“不喝拉倒,我这还有点去年的茉莉花,要不?”
“我也不是来喝茶的。”魏老师从包里拿出一本田字格,翻开送到周炳仁面前。
周炳仁戴上老花镜端详起来,“这是一年级学生写的吧,字写得不错,你们一年级今年几个班?这孩子的班主任是罗老师吧?我看挺像他的字。”
“这是周怡君的字。”魏老师答得干脆,“你自己的孙女儿,我看你是半点也不上心。”
周炳仁僵住片刻,缓缓合上本子,默默喝了一口水。
魏老师冷眼旁观,屋子里静得只能听见饮水机里烧水的声音。半晌魏老师打破沉默,“老周,咱们是多年的老同学,你的家事我不管,但是周怡君是个书画的好苗子,你不应该暴殄天物,放任了。”
“老魏,你太夸张了,硬笔和书画不是一回事,不能因为她写了几张不错的铅笔字,就说她有天赋。”周炳仁觉得魏老师言过其实。
魏老师却是有备而来,“给你看看这个。”